2)第五章(32)燕州城的治理_陌上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且这并不是个别现象。这样做的不仅有摊贩路人,连一些官员也有过同样的做法;不仅男人会这样做,在街边巷口当道便溺的妇人女子也并不少见。更有甚者,一些妇人甚至把家里的生活垃圾胡乱倾倒,在很多地方都形成了垃圾遍地的现象,严重污染了周围的环境。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每年一到夏天,城市里到处都飘荡着一股恶臭,躲都躲不开。现在,州衙下了决心要彻底整治“重污叠垢”,决定由官府出钱在城里遍修公共厕所,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不过因为经费不足,公厕只能先修在几条主要的街道上,至于其他暂时无力顾及的地方,就只能先用粪车沿街收集。不过陶知府公开向人们保证,府衙将尽快筹措资金,争取把公厕修遍全城……

  府衙干的第二件大事就是解决城市的饮用水问题。燕州人用水,要不就是依靠由西向东蜿蜒穿城而过的小南河,要不就靠着城中的十几眼官井。不管是官井还是小南河,实际上都被城市产生的生活垃圾不同程度地包围着。小南河的情况很复杂,官府一时无法全面禁绝沿河上下的污染,只能做些象不许向河中倾倒垃圾这样的强制性规定,而把管理的重点转到官井上。府衙不仅严禁在水井十步以内洗涤衣物和倾倒脏水之外,还要求各街各坊指派专人照看,并且在城里新打了十七眼水井,基本上保证了城市的取水用度。至于城市的排水系统,因为工程实在太浩大,陶启和商成交换意见之后,都觉得实在是人力有尽时,在没想出更妥善的办法之前,只能先搁置起来。

  府衙的最后一份告示就是鼓励人们种树,“沿河两岸,许取便种树”,“多以榆柳,每岁植木”。

  燕州府衙做的这几桩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比如小南河的治理,就因为人们长久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而在执行过程出现了好几次反复,一些官宦大户仗着身份依旧我行我素,寻常人户也跟着他们起哄行事,直到陶启一怒之下枷了程府的大管事,这股风潮才渐渐平息下去。而象城市排污的问题,又因为牵涉的范围过大而拖延了好几年,直到几年之后才真正地得到处理……

  即便如此,燕州城依然在很短时间里发生了令人吃惊的变化,以至于一些前不久才到过这里的人再回来时,竟然还产生了一些不适应的感觉一一这座古老城市的变化实在是太快了,也实在是太大了!他们不禁问,这还是他们熟悉的燕州城么?

  在城市治理过程中,许多事情都是亲历亲为的老知府陶启声望雀起。随着到过燕州的人口口相传,他的能力和名望也越传越远。朝廷很快就注意到他。当年冬天他就被调到上京,出任平原府府尹,全面主持上京的市政建设,并且很快就取得

  请收藏:https://m.bi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