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一章(123)小满(二)_陌上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选一遍,专挑个头大颗粒饱满的……

  想到种子,他忽然想起个事情。前两天,他和管家拉话聊闲篇的时候,无意间听说中原地方一般种的都是陇上麦。这种原产于长安咸阳一带的小麦,无论是抗旱抗寒的能力,还是一般的产量,都要比燕山的蓟城麦要高出一筹。他叮嘱自己,一定要尽快地写封信,把这个事告诉给陆寄和乔准他们,让他们在燕山那边先做个调查,等到明年开春时,多找几个地方把两种麦子都种下去做个比对。要是陇上麦更好的话,那就在燕山大力地推广!

  说到“推广”,他立刻又记起今年朝廷在推广新农具新作法的时候所遭遇到的困难。

  工部推广“两新”的小册子已经用活版法印出来了,前几天,常秀还派了个人跑来送了他两本。小册子印得不错,插图也很清晰,只是文字让他看了就想骂娘!这又不是考状元,有必要把一篇简简单单的说明文写出骈四俪六的好文采吗?就凭这几篇进士水平的策论,活该常文实受煎熬!

  但是,把话说回来,就算小册子写得再简单易懂,也很难让“两新”得到真正的推广。事情明摆着,遍数大赵各个地方,除了燕山这样的边塞苦寒之地,还有哪里肯轻易地改变耕作传统呢?象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是汉族文化的发源地,自古就比别处富庶;西南地区的巴蜀,战国时就由楚国和秦国先后投入大力气进行开发,是继关中平原之后的第二个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地区;东南方向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就更不消说了,“洞庭熟天下足”和“苏湖熟天下足”,两大粮仓所在,更不可能因为官府的一本小册子就随随便便就改易什么新作法新农具一一要是出了纰漏,这一年的损失谁来负担?何况“两新”的推广,还是和清查隐田诡户的事情牵连在一起,而张朴朱宣他们清查隐田诡户,又把所有的自耕农从头到脚一个年落地全部得罪完,如此情形,谁还会给“两新”一个好脸色?而且,据商成的大致了解,即便是在京畿地区的农村里,日子勉强过得去的中户以及必须租种一些土地的下户一一这两者占了自耕农里的绝大多数一一他们对“两新”也都不热心。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地方乡绅们不带头,二就是因为手里没钱。不单是更换新农具要花钱,实践新作法也同样要花钱。新作法比旧的耕作习惯更精细更复杂,也就意味着要在土地上花费更多的力气;可力气从哪里来?人只有吃饱了饭才能有力气。这即是说,想要在土地里多找些粮食,首先就要多消耗粮食,而绝大多数庄户家里的口粮是不够一年吃到头的,那么,这需要先要填埋进地里的粮食又从哪里来?这些粮食就只能去市集上买。买粮食就必须

  请收藏:https://m.bi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