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3章 吏制大改,打击走私!(第八更)_明朝大祸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白人,知道给块肉将底下的人吊着,的确更利于体系的稳定。

  于是,接下来不久,袁可立这个吏部尚书便正式上题本,奏请改革吏制,给天下胥吏可以参加科举或铨叙为外官,也就是地方官的机会。

  按照大明的官制,地方上的巡按御史、巡抚、总督这些其实属于京官,因为他们的真正官衔都是六部部堂或都察院风宪官。

  所以,这些胥吏最高只可能做到布政使、按察使。

  但这对于天下胥吏而言,已经是个积极的信号。

  何况,对任外官或为国立功尽忠的胥吏出身者,还会择优选为京官培养。

  虽然可能是很少的人,才会得到这个机会,但又怎么能不算是好事呢。

  就如买彩票中五百万的机会虽然小,但只要有,哪怕是名义上有,就会有人愿意为此努力的。

  大事开小会,小事开大会,制策司几个人议定的事,哪怕皇帝天启因为沉迷科技创造没有参与,也基本上会板上钉钉。

  而接下来,在奏请皇帝于大朝会上宣布供群臣廷议时,已经不过是走个过场,群臣们也已经学乖了,而不会再提出异议,只对细节处补充一下。

  所以,很快改吏制的诏书就正式向全国颁布。

  而一时间,天下胥吏中,有进取心的皆奔走相告起来,自认自己有了光宗耀祖的机会。

  许多胥吏因此开始存了进步的心思,而继续坚持积极推行新政,且积极保证新政不会在执行中变质,即便灵活执行新政时也开始是向利于社稷民生的方向执行,而不是只想办法利用新政为自己敛财。

  句容典吏阎应元在看到这道诏旨的内容后,就存下了争取将来靠政绩考成出色继续进步的心思,并因而更加忘我地参与起县衙的工作来,且因此还缉捕到准备趁夜运走一批钢料去南方的奸商。

  阎应元还连夜突击审问出了这些人的来历和所走私铁料的来历。

  “你们是从工业司偷买来的?这钢料还是工业司的什么锰钢和其他什么合金钢?”

  阎应元此时就坐在地上问着被绑在树上的这些奸商。

  其中,一奸商回道:“是的,这一切都是元辅亲自安排的,连在京师的朱先生都不知道。”

  “你们恐怕没想到会在本巡检这小阴沟里翻船吧?竟敢做渔夫打扮,想偷运这么重要的东西去给南方叛军,是不是真当这里的渔夫都是瞎子,认不住谁是生面孔,谁是熟面孔?”

  阎应元呵呵冷笑后,还问了起来。

  这奸商回道:“知道,但哪里能想到您会和这些渔民打成一片,早让他们有情况就报给伱呢,大多数爷都懒得下乡问这些的。”

  阎应元听后道:“那没办法,你们运气不行,碰着你阎爷了。”

  说着,阎应元就命人把这些奸商押解回去,且把钢料也押解了回去,而连夜去告知给了当地县令,当地县令就把这事告知给了知府,知府报告给了按察司,按察司则报给了抚院,抚院则报给了浙直总督衙门。

  浙直总督赵彦得知后,因意识到工业司可能存在腐败,也就感觉到不妙,便在连夜审问这些人后,派人用六百里急递进京告知给了朝廷。

  “工业司内部出了叛徒?”

  天启因而在收到赵彦急递后,就问了韩爌。

  韩爌点首:“应该是有这种可能,不然这种只有工业司才能产的合金钢不会流出去。”

  天启听后就立即下旨宣张贵。

  没多久,张贵就走了来,且也从天启这里得知了此事。

  天启也就道:“朕立即让内阁拟旨,着前锋营和勇士营归你节制,你带着这两营和西厂的人立即去西山,按照赵彦提供的名单抓人严审!魏忠贤一同协办!”

  “是!”

  请收藏:https://m.bi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