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41章 第二世_地狱的13张契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世还要早上6年时间。

  不过相比上一世的农村,出生在小县城的一户普通居民家的宋瑜,生活条件要稍稍好上一些。

  他这一世的名字仍是叫宋瑜。

  家里头,父母均是县城某厂的普通工人,工作方面比农民自然要轻松一些。

  而收入待遇方面……那年头正好赶上吃“大锅饭”,大家的工资待遇都差不多。

  “大锅饭”是对分配方面存在的平均主义现象的一种形象比喻。

  它的起始可以追溯到1958年,一直到70年代初期才结束这种消极模式。最后让人产生了“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人人有份”的消极、懒惰思想。

  这一世的宋家共有三个孩子。

  在宋瑜的上边有一个比他大三岁的哥哥,下边有一个比他小两岁的弟弟。

  一家全是小子,这让当时的邻居、朋友、远房亲戚羡慕的不得了。

  那时也不想现在一样,生儿子是“建设银行”,生闺女是“招商银行”。

  你若是生了一对双胞胎男孩儿,或是前后生了两个小子,那恭喜你吧……你就得为自己儿子们未来那两套房子发愁吧。

  那年头讲究生儿子就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生闺女就是赔钱货,早晚是要嫁人的。生了孩子也不跟自己一个姓。

  而且当时又没有B超检查,生下来如果是你不希望要的,除非你掐死他,要不然就只能养到大。

  宋瑜这一世出生后,跟上面的亲哥哥感情也谈不上好或不好,就是算是跟两年后的亲弟弟关系也差不多。

  三兄弟间也没有跟书里面或电视剧里演的那样,打断骨头连着筋、血浓于水,或是兄弟不和,长大之后老死不相往来什么的,但是宋瑜他们哥三长大后也是免不了会有矛盾。

  按照那时宋瑜的“父母”和大多数人的思想,两口子是宠爱小儿子的;而对老大则是最为放心;二儿子是最容易忽略的一个。

  有好吃的东西先记小儿子吃,平时父母上班的时候,或者是休息日不在家的时候,就让老大来照看弟弟们。

  从古的中国家庭文化,就是长兄如父。

  父母只要没在身边,孩子们必须要听大哥的。即便是有比哥哥大的姐姐都不成。

  而宋家也沿袭了这个传统。

  自从宋家小儿子出生后,家里老大5、6岁的老大便负责看着弟弟们。

  这之后,先是老大上的小学,然后就是宋瑜,最后就是老幺。

  然而,就在宋瑜来到这一世的10年后,也就是他10岁的时候,家里发生了一件改变宋家命运的事情。

  其实,也并非出自他家,同时还有很多户家庭因此得以改变自己和儿女们命运。

  之前我们不是提到过宋瑜的这一世父母是在县城的某座工厂上班么?

  在1976年的时候,他父母所在厂,迁到了本省……用后来话讲,迁到了那时候的一座本省三线城市中。

  60年代、70年代的中青年人,也不想现在这样换工作非常频繁。基本上这辈子都是一份或两份工作干到退休的。

  于是宋瑜他们三兄弟以及父母,也跟随厂子和其他厂工家庭,一起搬到了该省当时的三线城市——定海市。

  (定海市也是在本卷里用到老的城市~)

  请收藏:https://m.bi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