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19章 章_穿越初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前阵子更是将什么家传绝学告诉了县里的老先生,看来,他是败家败习惯了。

  “大郎如此高风亮节,某先代全村之人谢过大郎。”

  说着,就要给他作揖,到底被手快的张小四以及反应过来的苟超给扶住了。

  田里正毕竟当了多年的一村之长,哪怕水平、见识有限,但论起对村里人小心思的把握,还是众人之首。

  听完两家人的打算,那是没的说,确实对全村都有好处。只是目前,石河子人多眼杂,若不采取点手段,难保不被他人学了去。若是被这些个外人传出去,他们这独家买卖能不能做长久,还真难说。

  其实,就是村里人也不能尽信,尤其是娶了外村婆姨之家,那家里的妇人最爱照顾娘家,知晓此物赚钱,还不得泄露出去?

  再有,按赵大郎所说,在找到冻青的树上做好标记,每年只采一些枝条,不破坏其根部,让它年年都有的收。可村里人晓得多了,难保没有贪利之人偷偷前去采收,这样一来其风气若是控制不住,岂不是一样做不起来?

  当官得就是不一样,考虑的事情就是周到。苟超心里赞叹一句的同时,有些听着却觉得不是那么回事。比如防着妻子一说,那冻青一旦被军营采收,军营之人便会晓得它的样子,哪怕一时寻不到,早晚也要泄露出去。到时降不降价,换不换采购渠道,就要看谁有门子。目前来看,张小四还是挺得上官器重,短期内,估计军营不会换供货商。

  这么一看,还不如传与周围几个村知晓,到时低价收购,再高价卖与军营。好在苟超情商还没在基本线一下,看田里正说得唾沫横飞,就没出言打断,毕竟,“领导”,最烦别人给提意见这事,他还是懂得。

  “还是里正细心周到,某就以为是件好事,不想还要牵扯许多。”

  说话的是一旁笑意盈盈的张保长,苟超心说,给“领导”捧臭脚,看来是古今通用啊。

  四人就具体的实施细节,粗粗地讨论了一番。但这样惠及全村的大事,还得请村老与众位保长一块商议,几人便先行散会,纷纷去寻各位将要与会人员,打算一会儿再聚。

  “唉,有什么事也不差这一会儿,还是先吃点粽子垫垫肚子吧。”

  看众人谈好事情就要出门,忙活许久的田家娘子赶紧端了一只木盆进来将人截住。

  几人从旭日未升直聊到艳阳高照,一晃儿就是两个多时辰,听里正娘子过来相让,倒还此起彼伏地响起腹鸣来。

  “就是,就是,来来来,先吃几个再去,不急这一时三刻。”

  看夫妻两人俱都邀请,张小四最是捧场,索性又坐回去,爽直地说道,

  “那俺可要尝尝,端五的粽子还一个没吃呐。”

  苟超昨日就包了粽子,还是上辈子的老习惯,拿糯米包的(←家里每隔一阵就要熬些麦芽糖当佐料,一直备着糯米),可让韩阿婆唠叨坏了,骂他不会持家。问过之后才晓得,本地的粽子,有钱人家都是用黍米,没钱人家只用豆面代替,包糯米的不是南方人,就是想换口味北方大户人家。

  而且,不论南北,那粽子皮里包裹的面粉大都要用艾草汁拌过。为什么,韩阿婆回答不上来,只说是习俗。

  吃着本地习俗的粽子,苟超有种想吐的*。平时还挺爱闻艾草的香气,尤其是蚊子起来之后,几户天天都要在房前屋后熏上一熏,哪想到吃进嘴里竟是这样的怪味儿!好好的黄米全给糟蹋了,这不是自找罪受么。

  请收藏:https://m.bi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