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2章 、奉旨拆迁_大穿越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都记载着一段宋朝人民的血泪故事。

  为了搜寻出奇制胜的花石,各地官吏都人模狗样的带着士兵到处乱窜,高山深谷急流险滩也无法阻挡大家为皇帝效力的无限热情;无论深宅大院还是草门棚户,只要有一石一木稍堪玩味,自有官员上门,做上皇家记号,这玩意儿立刻就身价百倍成了御用之物,主人必须妥善保护;稍有不慎,就将被以大不敬的罪名治之。等到发运时,一般都要拆墙毁屋,恭恭敬敬地将这东西请出去。被征花石的人家,往往被闹得倾家荡产,有的人家卖儿卖女,到处逃难——史书中只是记载说,“为此倾家荡产者不计其数”,没有说明为什么会使人倾家荡产。其实很简单:奥妙就在“御用之物”和“大不敬”的罪名上。这种罪名属于“十大恶”之罪,摊上了它是要死人的。若是识时务,花点“小钱”破财免灾,你好我好大家过年!不识时务的话,官员们一皱眉头就能让你家破人亡,说你不敬,敬也不敬。当真是无往而不利呀!

  进贡的太湖石个头都不小,不够大就不足以展现地方官员对徽宗皇帝的无比敬仰。其中在宣和五年,为运载一具高数丈的山石,甚至动用了上千人,凿河断桥,毁堰拆闸,数月的时间才运到汴京。还有的石头更是连上千人都抬不动,大到必须拆毁汴京的城门才能运进去,简直和特洛伊木马有的一拼!

  以当时的条件,运输如此庞然大物,必须要使用水运,而且对内河船只的航行能力也是一大考验,真不知道这其中发生了多少船毁人亡的惨剧——可以想象得到,宋徽宗搞花石纲之时,运河上那种帆樯连翩的景象,恐怕与当年隋炀帝杨广下江南时的豪华龙舟相比毫不逊色,但江南沃土民不聊生,乃至于方腊率众起事,一呼百应的场面,也给隋炀帝末年各路反王四起的景象无异了。

  ——北方的金兵,南方的方腊,被史家认为是毁灭了北宋王朝的两大祸根。

  而诱使方腊之乱爆发的直接导火索,便是这害人无数的花石纲。

  因此,宋徽宗修艮岳,也跟隋炀帝挖大运河一样,成为了历史书上典型的超级败家子事迹。

  事实上,若论历史功过,宋徽宗恐怕还不如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虽然劳民伤财,但好歹功在千秋,之后的历朝历代都要靠运河来连接南北交通;可修筑艮岳,又何曾对国计民生有过半点裨益?

  所以,在郭京郭大仙人提出要求之后,刚刚成了超人的宋钦宗,就很爽快地写下圣旨,把整个艮岳都批给他随意折腾——反正只要金兵破城,这座园子一样会成为鞑子的牧马场,如果郭大仙人能够让朝廷转危为安,那么他想要园子里的什么东西,就自己去拿好了。

  ※※※※※※※※※※※※

  请收藏:https://m.bi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