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57章 、八方风雨会琼崖(二)_大穿越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统特产货物来进行交易,由于语言难通的缘故,经常只能彼此结结巴巴地打着手语讨价还价。

  其中,既有临高穿越者元老院控制的合作社和外贸部门的贸易代表,也有海南岛本地士绅豪门的商队。

  ——和这个时代大多数财主一样,海南岛上各家士绅原先的主要投资手段,也是购买土地。在他们的眼中,只有能够种出庄稼来的上好田地,才是唯一稳定可靠的财产保障。要不就是把黄金或白银铸造成上百斤一个的大锭子,藏于家中地窖或者密室,让小偷即使摸进来也拖不走,当然若是碰上强盗就没法子了。

  不过,在与“澳洲髡人”接触多了以后,很多“亲髡士绅”的想法也在渐渐改变,其中最关键的一条,就是开始逐渐认同“髡人”的理财观念——只有流动起来的资金才是财富,藏在家里的金银不过一堆死物而已。而投资渠道也绝不再仅仅局限于土地一种,在对“髡人”政权的信心支持下,越来越多的本地富人开始进行商业投资,购买海船,雇用水手,参加海外贸易……虽然还只是一个萌芽,但已经颇为蓬勃兴旺。

  跟以往不同的是,除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其它穿越者集团,还有来自欧洲的“红毛夷”和矮小黝黑的东南亚土人之外,如今的临高县内还出现了许多包着白头巾的阿拉伯人——这才是东亚贸易真正的老主顾。

  事实上,早在遥远的汉唐时期,这些勇敢的阿拉伯人就驾驶着简陋的小船,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跟中国人做起了生意,尽管阿拉伯人买了这边的货物之后,最终目标还是要把它们倒卖给西洋人和非洲人,从中牟取暴利。但即使到了明末时代,很多岭南的华商还是习惯跟他们交易,因为双方已经是保持了上百年几辈子合作关系的老主顾,信誉上的加成非同一般。其中一部分阿拉伯人已在岭南居住多年,除了相貌差异,在语言,习惯等方面已与华人差别不大,只有在宗教方面的信仰依然十分顽固,后来都成了回族人。

  (现代分布在广西、广东的那些回族人,例如较为有名的白崇禧,基本上都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副产品。)

  在此之前,这些世代从事国际贸易的阿拉伯商人,原本主要在广州这个岭南第一大商埠聚居。但随着临高这边被“澳洲人”经营得极为兴旺,各种“澳洲货”畅销国内外市场,还有“澳洲兵舰”横扫珠江,广州的阿拉伯商人自然也开始关注此地,不时有人试着来临高贩货和踩点。接下来,他们纷纷发现这里不但货物丰富,码头的装卸效率和实际税费额度也令人满意,于是就来得越来越频繁。

  尤其是此次千帆云集的“世界博览会”,早在各国舰队还在巴达维亚磨蹭的时候,消息就已经传遍了两广(

  请收藏:https://m.bi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