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46章 、新月旗坠落(上)_大穿越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盛时代版图的雄心壮志,仅仅是跟交战双方同样签署了贸易协议,换来双方对自己中立地位的承认。整个战争期间,土耳其同时向德国和英国出口矿石等资源,换回武器来保卫自己,并寻机索要各种好处,比如要求德国帮助土耳其建设公路和铁路,要求英国帮助土耳其建设机场和港口,怎么看都是一副小家子气。

  依靠这样的墙头草政策,土耳其共和国利用自己的铬铁矿和铜矿石,从国外换回了一些武器,组建了一支八十万人的陆军,但基本都是轻步兵,火力和战斗力大约跟民国年间的北洋军相似——按照当时英国外交官对土耳其军队的形容:“……他们没有任何一种现代化武器,而自1940年5月起这些现代化武器就证明是起决定性作用的。空军也极为落后脆弱得可怜。他们既没有坦克或装甲车辆,又没有制造和供应武器的军火工厂,更缺乏训练有素的人员和官兵使用这些武器。他们几乎没有任何高射炮或反坦克炮。他们的报警系统也十分落后,对雷达一窍不通。他们也缺乏包括接受所有这些现代发展的能力的军事素养……”

  没办法,土耳其这个“西亚病夫”的头衔,可不是白叫的。虽然身处于东地中海,几乎是在家门口看着欧洲工业革命的爆发。但由于宗教因素的妨碍,土耳其人对现代工业和科学的接受程度,甚至比同时代的日本人和中国人还要差一些。任何最微小程度的技术引进和改革,都要仔细考虑是否符合一千多年前的教义,然后引发一场全民大辩论,甚至是导致流血冲突。举例来说,像印刷术这么基本的技术,在土耳其居然一直被禁用到了十九世纪。而厕纸这种东西,更是一直到二十一世纪都还在理论上被禁用(因为工人必须用手擦屁股,所以生产的清真食品肯定细菌超标,卫生不合格)。清末的中国无论如何糟糕,好歹已经有了自己的钢铁厂、造船厂、纺织厂和自行建设的铁路。而同期的奥斯曼土耳其,却是一个比清朝还要更纯粹的农业国,连面粉、糖和布匹都基本全靠进口,请德国人援建的铁路也是莫名其妙地修成了断头路……

  这么扑街的帝国,在列强争霸的西方世界显然是混不下去的。在一战的时候,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还可以凭着辽阔的版图和庞大的体量,以及德国提供的军火,硬着头皮跟英国殖民地三流杂牌军(印度人为主)周旋一二。到了二战时期,土耳其共和国的版图只剩下了八十万平方公里,人口只剩下了不到两千万,工业建设方面虽然经过凯末尔改革,略有起色,但却是以纺织之类的轻工业为主,重工业的规模极其可怜,海军舰队在建国初期全灭过一次,到此时依旧几乎跟没有差不多,陆军

  请收藏:https://m.bi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