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55章 、三战时期的圣诞故事(八)_大穿越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了驻地……当时塞西尔军士长全身上下就穿了条裤衩,而旁边还搂着个同样身无寸缕的白俄流莺……

  于是,毫无思想准备的他们很自然地举起了双手,成为了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的第一批美国战俘。

  ※※※※※※※※※※※※※※※※※※※※※※※※

  最初,这批在开战第二天就沦为俘虏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员,被日军关押在他们自己位于天津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旧兵营里——这是一座典型的美式建筑,有三层楼,很不错的洗浴设施和厨房,以及充裕的物资储备。陆战队员继续吃着战前储存在兵营里的食物,还有足够的药物、衣服和毯子,不需要日本人提供任何东西。

  由于战前驻华美军和驻华日军的关系一直不错,当地日军对待他们的态度也很客气。即使在沦为战俘之后,这些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也能继续在天津本地自由地寄信和收信,还被允许每周接受两次访客探望,也没有被日本人要求强制劳动之类,除了不准外出之外,乍一看似乎跟战前的生活没有什么差别。

  在此期间,日本人甚至还给他们继续发军饷:军官的薪水和同级别的日本军官一致:少尉每月日元,中尉每月85日元,上尉每月日元,少校每月170日元,中校每月230日元,上校每月日元。不过需要扣除每人60日元生活成本,包括食品42日元、服装15日元、设备和电力3日元。普通士兵每天可获得5日分的零花钱。由于这段时间只吃不动,也懒得训练,几乎所有人都比战前长胖了一圈儿。

  ——看看这些美国佬享受的战俘待遇,那些被日军埋进万人坑的中国俘虏,恐怕都该泪流满面了……

  一年之后,天津美国海军陆战队兵营里的囤积物资基本消耗殆尽,而兵营的建筑物本身也被日本人预定了别的用途。于是,这两百多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被日军安排着乘上火车,转移到了沈阳郊外的一座特设战俘营。那里的条件自然比不上天津的海军陆战队兵营,但总的来说也还算可以,生活环境相比之下算是不错的了。日本和伪满洲国的报纸把它称为是模范战俘营,有时候还会有红十字会的代表前来探访和慰问。

  沈阳郊外的美国战俘营本身,是由一座废弃的小型工厂改建而成,战俘们被安排住在三栋两层楼的建筑里,每层建筑被分割成六个寝室,寝室里是上下铺,看上去很像是普通的学生寝室。战俘之中的军官和士兵被分开居住。所有的建筑都有电灯,但是灯泡的功率只有10瓦特,很难供人阅读。暖气由一个俄制火炉提供,每个火炉为两个房间供暖。冬天营区里不太暖和,燃料是配给的,每天只能用定额的煤。

  除了生活区,战俘营里还有医院、餐厅、

  请收藏:https://m.bi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