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百一十九章:论功行赏_士子风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于徐谦的这份奏书,嘉靖的态度很是暧昧。不过让他大感意外的是,朝中竟是无人反对,便是杨廷和的拟票,也是酌情处置。

  所谓酌情处置,就是内阁没兴趣管,你爱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其实本心上,徐谦弄出这么个东西出来,许多大臣是很反感的,太祖皇帝时禁海,这是祖制,也是铁律,谁开这个先河,不但触犯到了某些利益,更重要的是,让许多大臣心里不痛快。

  不痛快是肯定的,你徐谦今日怂恿天子新政,弄出个新军,明日又弄如意坊,弄什么制造局,偏偏这如意坊和制造局都非官办衙门,这倒也罢了,既然管不上那就索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问题在于,你还弄什么海路安抚使司,按理说加个衙门也没什么,可是现在却不断要权,瞧这架势,海路安抚使司不但不归上宪节制,而且还可以便宜行事,只要出了海,海路安抚使司就成了天,不但有和各藩交涉的权利,还可以自行设置律法,自行征收税赋,自行招募兵勇。

  无论是哪个角度来看,这都有点说不过去。

  可是话又说回来,对于大海,大多数大臣是懵然无知的,也就是说,在他们看来,海路安抚使司如此要权,其实就好像是小孩子过家家一样,不值一提,你要自行募兵,要自设司法,要自订税率,甚至是什么专营之权,这些东西。官老爷们瞧不上眼,原因无它。这便是根深蒂固的天朝上国观念,这大明,就是大陆的中央,这里有天下最肥沃的土地,最是富庶,至于茫茫大海里能有什么?这小孩子哭闹着要东西,给他就是,能值几个钱。又能有什么用?

  这种观念几乎是所有大人们的心思,不只是文武百官,就算是天子,怕也对此不以为然。

  当然,促使百官对此事谨慎支持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如此,他们之所以选择了默认,是因为倭寇。徐谦奏书中说的很是明白,倭寇是海上来的,想要杜绝倭寇,就必须对大海进行管理,所以才会有海路安抚使司,所以才需要给予海路安抚使司相当大的权利。有便宜行事的特权。也就是说,假如今日有大臣反对徐谦的举措,痛快倒是痛快了,问题是反对之后,再出现倭寇怎么办?这个黑锅。又让谁来背?

  这已经涉及到了责任问题了。如果大家反对,往后再出现杭州这样破天荒的事。那么谁反对谁倒霉。

  而假如大家支持,这个责任就转到了徐谦头上,是你徐谦要弄什么海路安抚使司,也是你这个家伙要有效管理,好嘛,有效管理呢,海路安抚使司呢?为何现在又有了倭寇,按照责任制的规矩,你徐谦要不要负责?

  做官的,大家都极力避免自己担上责任,既然徐谦愿意来负责,那么再好不过,若是没有倭寇便罢,出了事,

  请收藏:https://m.bi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