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8章北伐初期_大国崛起164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即,这样的国运之战,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指挥官,才能确保万无一失取得胜利。

  之后收复台湾的战役,大家原本都以为会派李鸿飞上场,结果朱由检宁愿调换第一集团军的装备,也要将战争规模控制在十万人以下,这令大部分将领心寒。

  妒贤嫉能,也不是这样一个搞法吧!

  所以当李鸿飞说出那番“酒后论”,大部分高级将领终于明白,李鸿飞已经暗地里向朱家皇室“宣战”了。

  既然是“宣战”,那这些将领就必须做出站队。

  支持朱由检,按其一贯作风,武将永远没有出头之日,尤其是那些一心为国,不善钻营的将领,很可能因为屡立战功,反而遭受猜忌,从而莫名其妙断送仕途。

  至于支持李鸿飞,对方在江南百姓心目中的地位,甚至比朱家皇室更高,而且明军之中大部分将领,都曾受到过李鸿飞的提携与指点,不仅是百姓将其奉为战神,一些军队将领,更是将其当做军人的典范。

  但光凭这两点还不够,朱家皇室经营近三百余年,早已在老百姓心目中树立了正统观念,即便是如今腐朽没落,但余威犹存,不可小觑。

  而且朱由检的那套治军理念,也是李鸿飞教授的,虽然朱由检下手更黑,更没底线,但点子是李鸿飞出的,难保对方得势后不会做出同样的事情,真到了那个地步,估计没人能治得了对方。

  所以思来想去,除了一些对李鸿飞无比信任的军官将领之外,大部分人选择了两不相帮。

  毕竟这也是朱由检与李鸿飞都希望的,政治斗争,还没达到动用军队这个大杀器的地步。

  其实说起来虽然惊心动魄,但事实上远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这样的斗争,以往朱由检不知道经历过多少回,从魏忠贤到东林党,朱由检一直都在与他们进行着权力的争夺。

  只是这次争斗的对象,从文臣换成了武将,而武将夺权的危险性,又远比文臣来得高。

  或许是还没有足够的把握,又或者是想要再次削弱李鸿飞在武将之中的影响力,朱由检在军队整训完毕之后,便迫不及待地发动了北伐战争。

  在他看来,只有北伐取胜,才能最大限度的削弱李鸿飞对军队的影响力,同时自作聪明地启用“新人”,试图获取那些新军将领的支持。

  朱由检此举确实高明,之前西征收编的军队,包括云南沐王府的军队,总共四个集团军,四十万人的大编制,再加上黄德功这样的铁杆支持者,一旦拉拢了这些军队将领的支持,以皇室正统的威势,基本稳压李鸿飞一头。

  要不是李鸿飞抓牢了军事学院,加上获得了底层老百姓的认可,还真不是朱由检的对手,如果朝中文武百官,都不为李鸿飞说话,而他在百姓之中又没什么好口碑,那么李鸿飞距离罢

  请收藏:https://m.bi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