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0章 学校的捐款_重生私募之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自然也就会拉帮结派。上学时一个班级能分成几大团体,然后再细分成十几个小团体。甚至一个宿舍4个人,也能按照排列组合分成几个讨论组。

  上班以后自然也是如此,读MBA的也不例外。

  拉帮结派这种事和学历、智力、财力都有关系。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嘛,意气相投也好,臭味相投也罢。

  有人说读MBA的首要目的是去搞人脉,人脉这东西其实就是圈子。

  当然也有人是为了读完MBA后能够在事业上换个赛道继续发展,或者创业。

  李旭尧前世想读MBA就是为了换个赛道,或者在金融圈的鄙视链里往前挪一两个位子。

  现在嘛,可能也就是为了混个文凭了。

  现在很多工作都需要门槛,达不到这个门槛的高度,就进不去这个门。等到进去以后,发现这份工作其实并不需要这么高门槛。

  像是银行的柜员,其实大专生一样可以做得很好,但现在已经需要本科生起步了。即使大专生进去了,也只是外包员工,不是正式的。

  门槛嘛,当然是比外面高一点,也比室内高一点。

  基金行业就大部分需要研究生起步了,一些核心部门,重要岗位还会要求本科是清北复交本。

  现在的学历已经是越来越卷,SZ的幼儿园老师已经很多都是清北的本科生,中学更是清北的博士都有了。

  就像李旭尧从中信离职时,人力老总说的那番话

  “你觉得你读完硕士就能有更好的选择吗?现在硕士进来都是要先做柜员的。我给你调的这个岗位,硕士都要排队等审批......”

  只怪当时太年轻。

  有时候就是这样,选择大过努力。

  有贵人指点帮忙,又大过选择。

  这一番两年多走过来,自己算是选对了路,也有人帮忙,才能够迅速积累巨额身家。

  自己也是乐意给年轻人一些机会的,比如公司里的万兴远和方菲,比如在美国的吴侃。

  也有其他一些员工被派去投资的公司挂名做了董事的,虽然没有实质意义上的好处,至少可以印个名片去唬唬人了。

  李旭尧也不介意给MBA同学一些机会,如果他们够优秀的话。

  选人也和选股票一样,不能光是形态好看,还要研究基本面等等,甚至高管有没有道德危机也要考察。

  李旭尧也从群里那些同学的言谈,有了个大致的判断,从中选了几个目标人物,具体等到开学后见了面,再逐一考察检验。

  那两个已经被收编的小弟,甚至可以放低一点要求。只要没有什么大问题,自己很乐意去给他们个机会。

  人情社会,最先靠过来的,能够得到的好处自然不会少。万兴远和方菲就是这样被重用,而且他们的成长速度和取得的收益,也让李旭尧很满意。

  楚湘竹自然也是因此

  请收藏:https://m.bi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