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章 36. 屁股决定脑袋(感谢支持!)_开局生孩子!我穿成了汉武帝的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成为富可敌朝廷的大国强国。

  因富而骄,因骄而横。以代王身份登基的捡漏皇帝刘恒,并不被刘濞尊重。

  夹在功臣集团和诸侯国之间,装幼苗的文帝,对这个大自己十几岁的堂兄吴王,也是很忌惮的。

  在用高明而温和的手段整治功臣集团后,文帝把目光看向了诸侯王们。

  洛阳才子贾谊,根据“大都强者先反”的历史教训,提出了“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方针。这就是后来著名的“推恩令”的框架原型。

  贾谊建议,在原有的诸侯王的封地上分封更多的诸侯,从而分散削弱他们的力量。老诸侯王死后,将他的封地分割为若干块,分封给他的几个儿子。这样,除了得罪嫡长子之外,所有的人都会和中央站在一起。

  这招“群众斗群众”让诸侯的势力越来越小,也让他们失去反抗的能力,中央也会因此越来越稳固。

  贾谊的这套肉烂在锅里的办法,算是摸准了解决藩王势力尾大不掉的最佳途径。

  于是,齐王刘则(刘肥之孙、刘襄之子)死后,文帝将齐国一分为七,都分给了刘肥这一支的子嗣。

  刘友死后,赵国也被一分为二,大的给长子,小的给少子。

  淮南国在刘长死后被一分为三,成为了淮南,衡山,庐江三国。

  除了嫡长子之外,几乎每个利益既得的庶子,都是翻身农奴把歌唱,歌唱美好新生活,伟大领袖汉文帝,指引我们向前进。

  而吴王刘濞,在皇太子刘启棋盘KO死吴太子刘贤后,失去继承人的刘濞,居然忍下了、忍下了!

  文帝父子撩拨刘濞的神经,把刘贤的尸首送回吴国,让吴王安葬。

  到了吴国,吴王刘濞非常生气,说:“天下同宗,死在长安就葬在长安,何必送回吴国!”

  他派人又把儿子的棺木给送了回去。

  从此,吴王刘濞渐渐不遵守藩臣之礼,长期称病,不朝拜天子。

  当初,汉高祖刘邦选择刘濞为吴王,是希望他能够镇服民风彪悍的吴国,帮助稳定汉政权。

  几十年后,刘濞反而成了一个对朝廷心怀怨恨、行为不敬的诸侯王,统率着一个实力强大、百姓强悍的半割据政权。

  吴国非但没有成为朝廷的忠诚藩镇,反而是汉朝长治久安的一个威胁。

  文帝刘恒: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刘濞胆大包天!踞富庶之地而骄,诱天下亡命徒而横,视天子政令如无物,终究是我大汉附骨之痈,看我怎么收拾你!

  吴王刘濞:吴国这三郡五十三城,是高祖皇帝所封于我,与你非嫡非长的捡漏皇帝何干?我年龄比你大,我腰比你粗,我钱比你多,我人比你横!你又能奈我何?

  文帝刘恒:我儿子KO死你儿子!你反不反?你一伸头,我摁死你!

  吴王刘濞:MD你个戴皇帝帽的!你儿子KO死我儿子,我忍、忍、忍!我肾功能还行,三宫六院再造人。弱鸡小老弟,你再动我试试?!

  文帝刘恒:试试就试试!看你敢不敢反!王娡,你给我上!

  屁股决定脑袋。谁都是在自己立场上,追求个人立场的利益最大化。

  王娡的屁股,自然坐在汉政权一边。谁让文帝是她公爹,太子是她老公,而她的儿子将是未来天子呢?

  王娡想着,手指按按唇上贴的假胡须。

  吴王刘濞,此次人口大普查,一,清查你收留的徙匪流寇,看你容留逃犯都是些什么人,你敢不敢交实底;二,要你按实际人口每年献酎金;三,你要不把流匪据实造册上报,就可以你对祖宗不敬少献酎金为由,削藩夺国!

  假期快乐!

  请收藏:https://m.bi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