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三章王柔借粮_汉末之风起并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气使然——“孤前行,乘危以徼幸,虽得之,天所佐也,故不可以为常。”

  有时候现实就是比小说还要荒诞,因为现实不需要讲合理性。

  这要是哪部小说敢写主人公奇袭数千里,二百里不得水,杀战马数千匹以解困境,千辛万苦抵达终点。却在二十里外就被敌人发现。

  然后主角派一名猛将为先锋,发起冲锋,一战击溃敌军,俘虏二十余万。

  或者写一出八百人冲击十万大军,将敌军主将围在土坡之上猛攻,从清晨打到中午(自旦战至日中),敌众为之气夺,无人敢战。

  而且做出这两番壮举的猛将还是同一个人!

  作者得被读者骂到自闭。

  所以发生在闻喜县的对峙,张瑞从不催促。也没有强行要求段文以一当十,扫荡敌寇。

  如今河东胜势在太原一方,张瑞有足够的耐心去等。

  等到大阳、介休、白波谷任何一处打破僵局,从而增援闻喜。

  精锐大军比之乌合之众最大的优势之一就在于行动迅捷。

  白波贼寇不设行伍,就注定了臃肿不便,像一只笨拙的肥猪,被绳索一点一点勒死在原地。

  张瑞盯着地图,说道:“骚扰敌军,打击敌军侧翼本就是段文所部一直在做的事。该部日征夜战,杀人盈野。没必要给他再添压力。”

  审配点头,说道:“段校尉深得主公信赖,必能不负重任。如今破局关键还是在其他三处。就是不知哪部校尉能先传捷报。”

  说话间,屋外马蹄声急促响起,纵然大雨亦不能掩盖。

  这种急促的马蹄声,必然是信使传讯!

  屋内众人皆目露期待,莫非有捷报?

  片刻后一名信使疾步进入庭院,将一封书信递给谢玄。

  张瑞注目,这不像是捷报的样子!

  谢玄不敢耽误,立即打开书信,确认安全后双手奉给张瑞。

  只看了片刻,张瑞便眉头微蹙。

  审配好奇的问道:“主公,发生何事?莫非前线失利?”

  张瑞将书信递给审配,思索着其中利弊,说道:“无关战事。是护匈奴中郎将来信。”

  “护匈奴中郎将……王柔?”审配惊讶出声:“他怎会忽然联络吾等。”

  惊疑过后,审配一目十行的将书信看完。随后将书信折叠收起,说道:“护匈奴中郎将大军竟然即将断粮了!”

  张瑞点头,看着地图思索片刻,说道:“必然是黄河暴涨,来自司隶的粮草无法转运。”

  审配猜测亦是如此,说道:“王柔想与太原借粮十万石,以稳定局势。某以为亦无不可,需以牛马与吾等相换。该部征伐匈奴经年,必然多有骏马!”

  张瑞思索了良久,坚定的摇头,说道:“某欲将其纳入麾下,换粮之举不合时宜!”

  审配大惊,不可置信,说道:“前任护匈奴中郎将臧旻,曾于熹平六年(177年)八月,将骑兵万余出雁门,与其他两部军兵三路北伐鲜卑。由此可见护匈奴中郎将齐编满员足有上万人!”

  “即便征战经年,剩余军兵亦有数千之众。且皆为百战锐卒。王柔亦与主公同为中郎将,如何肯轻易折服?”

  诚如审配所言,同为中郎将,且各帅名师劲旅,以常理推断,王柔怎么也不可能折服。

  但张瑞却想试试。

  因为大汉四百年的常态可能已经一去不返了。

  请收藏:https://m.bi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