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九章闻喜血战_汉末之风起并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军什么情况下会崩溃,征战数日张瑞还从来没见过。

  张瑞猜测可能是因为己方胜券在握,基层将士心中信心十足,满腔热血想斩获勋田,等候结算军功。这种胜利在即的时候,一旦溃逃,那以前所有的军功都白费了,什么勋田,什么荣华富贵都跟自己无缘了。

  还有就是大军阵容严整,整体丝毫不乱,士卒知道只要自己敢临阵脱逃,后方的军正就敢将自己斩首示众,以严肃军法。

  这也是为什么古代优势一方往往能爆发出高昂的战斗力,而劣势一方往往兵败如山倒,一败再败。

  在张瑞将旗所在的主营内,审配又一次召集了两名校尉,十几名军侯安排战事。

  对着地图,几名军官将胸膛拍的隆隆作响,意气风发宣扬自己必奏捷报。

  审配则慷慨果决的在地图上比划出数条进军路线,粉墨圈出一块区域,随后右拳在空中停顿片刻,重重的砸在圈出的区域上。望向众人,厉声严令!

  所有军官立即脚跟靠拢,挺直胸膛,重重的以拳捶胸,传出整齐的金铁碰撞声。

  片刻后,审配对一旁的张瑞问道:“主公可还有何吩咐?”

  张瑞笑着放下茶杯,拍了拍手掌,对众人鼓励道:“可!诸君宜各自奋勇,早建功勋!”

  “必不负主公重托!”

  随后张瑞打了个哈欠,就去后帐睡觉了。

  至于这些人刚才究竟在激动什么,张瑞一个字也没听进去。

  不是张瑞不务正业,而是自己已经率领众人拿下如此优势局面,作为主公该做的已经都做了。

  具体事宜就应该交给那些专业人才来负责。

  自己握发吐哺,求贤若渴,才聚集了这么多人才,不是当收藏品摆来看的。

  而是要他们各尽其才,辅助自己成就不世伟业。

  如果事事亲为,还要他们干嘛?

  张瑞有时候的确很忙,但忙的重点在于接见俊杰贤才,听取报告,以及做出决断。

  至于具体做事,张瑞从不过问。

  当初在孟县时,人才只有一个裴绍,那可真的是一切政务都压在裴县君一个人身上。

  现在太原人才济济,张瑞更心安理得的将各种事物推出去。

  大部分时间张瑞都很闲,半上午的时候懒洋洋的睡醒,看一眼昨天的功勋赏罚,作出批复后,就一整天没什么事做了。

  偶尔在哪一天会接见一下投靠的豪杰俊秀。

  说起投靠太原的人,那真是五花八门,三教九流,什么样的都有。

  因为张瑞从来没掩饰自己的黑山军背景,导致很多远方的游侠、逃犯都以为张瑞是一个取得汉室册封的贼头子。

  为躲避汉室追捕,很多人逃窜进张瑞治下。这些人大部分无缘得见建义中郎将,倒是很多人成了贼曹掾的熟客。

  河东、太原两地的贼曹有司隔三差五的就上书诉苦。

  为此裴绍一年内两次向张瑞提议为贼曹增加吏员。

  既想招纳豪杰,又想保持治安,那唯一的办法就是拨钱,增加治安经费。

  好在河东、太原都富有盐铁,所以每次张瑞都是大笔一挥,批复同意。

  因为经常批复,短短几个月张瑞的书法就突飞猛进,一个从未拿毛笔写过字的宅男,现在挥墨间也是笔锋苍劲,剑气纵横。

  但就只限于一个字“可!”

  除了这个字,其他字迹都是松松垮垮,不忍直视。

  麾下文武无数,除了荀兴能一如既往的厚颜无耻,夸一句“主公书法之精妙,如鸾漂凤泊!”

  其他人在偶尔收到主公亲手批复的文书时,都很识趣的将文书掩藏在桌案的最下边!

  别问为什么!

  问就是“为尊者讳!”

  请收藏:https://m.bi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