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六十九章聚众成势(为我煌哥的万赏加更)_汉末之风起并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卓个人的战争,只不过被冠上了家国大义。

  基于这种判断,张瑞相信王柔乃至王家,不会自绝于并州士族。

  至于猜错了?

  猜错就猜错呗。护匈奴中郎将又不会调转矛头帮董卓来打太原。

  西河使者离去后,张瑞紧接着便接见了太原使者。来人是太原太守盖勋的幕僚傅巽。

  傅巽在历史上出了名的知人善鉴,曾经品评裴潜、庞统,又与蒯越一同劝刘琮投降曹操。

  这是个很会审时度势的人。

  张瑞便问道:“鹰扬将军府欲首倡义兵,讨伐董卓。盖府君可愿共襄义举?”

  盖勋历史上敢直接写信骂董卓不得好死,董卓却忌惮他声名,不敢加害。

  这种英豪是不会畏惧董卓的,傅巽当即回道:“若鹰扬将军高举义旗,盖府君愿助将军一臂之力。”

  张瑞目光坚定,望向山河远方。

  不知道在其他州郡,是否也有豪杰在做同样的事情。

  幽闭的密室,摇曳的烛光,密谋的双方,与重重握在一起的手掌。

  最终勾连成一方共同举兵的联盟!

  随后张瑞又接见了雁门和上党的使者,郭縕、杨凤都表示愿助张瑞一臂之力。

  千万不要小瞧这些势力的影响。

  虽然他们的战斗力不值一提。

  但在造势方便却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若张瑞一人起兵,那天下都会觉得这是一支势单力孤的叛军。

  但若是鹰扬将军、护匈奴中郎将、黑山校尉、河东太守、太原太守、雁门太守同时起兵。

  那对天下的震动则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一种名为势的东西将立即形成。即所谓的聚众成势,天下大势。

  首当其冲的,董卓就会惊惧。怀疑叛乱风起云涌,河北大势已去。

  所谓的华夏是震,由此产生!

  若张瑞孤身一人,哪怕再将兵力翻一倍,兴兵六万,也造不成这种局面。

  请收藏:https://m.bi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