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六章贷粮三十万_汉末之风起并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让,直言回道:“大抵因为比曹官吏是一群酒囊饭袋!有盐引开中法为用,换几头蠢彘过去亦能增加政绩!”

  崔琳勃然大怒,指着荀兴骂道:“尔这阿谀小人,竟敢口出狂言!尔除了溜须拍马还会作甚?”

  荀兴今日的表现简直惊呆了无数同僚。这还是众人印象中那个阿谀拍马的小人?

  果然越是胆小的人,一旦放开了,就越毫无畏惧,肆行无忌吗?

  此时荀兴冷哼了一声,说道:“还会作甚?某知晓比曹未能察觉的缘由,尔曹知晓?”

  崔琳被问得哑口无言,脸色霎时变得苍白如纸苍白,怕是不知又想到了什么可怕的事情,唯唯诺诺的坐回了座位。

  于是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视到了荀兴身上,期待他为众人解惑。

  荀兴乃继续说道:“其中缘由在于太原取消了士农工商户籍之分,四民平等。百姓可自行从事各行各业。无粮的百姓会踊跃为豪族作工,生产农具、漆器、陶瓷等各种物资。以此赚取铜钱,补贴家用。因此贷粮数额大幅减少。而盐引开中法获粮甚多,月月结余。比曹有司竟未发觉每月贷粮支出靡重。”

  闻言,张瑞重重的叹了口气。

  比曹业务梳理已是刻不容缓!

  汉室给了比曹太多的权利,又在郡国设立郡丞,导致比曹掾与郡丞互相争权夺利。

  整个比曹一片混乱。

  这么大的隐患竟然没有发现。

  能臣!

  能臣在哪个曹司都是急需的。

  若比曹掾还是裴潜,断然不会出现这么大的疏忽。

  崔琳连忙起身告罪。

  张瑞摆了摆手,说道:“而后功曹会考核功过。今日不论往事,便只谈工农商何以为重?”

  崔琳入座后,荀兴继续说道:“古人言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太原、河东有今日之繁盛,离不开两郡工商之力。眼前便有数万户百姓仰仗工商而活。某以为工商繁茂,断不可轻废!”

  众人还未有所反应,张瑞立即抚掌,说道:“荀功曹金玉良言,功在社稷,利在万民!”

  一唱一和,瞬间将议题定下。

  彻底堵死了所有人提议重本抑末的可能。

  事实上荀兴种种反常的举动完全是得到了张瑞的授意。

  但其表现之精彩确实出乎了张瑞的意料。

  张瑞不想在重农还是重工商之间来回扯皮,便指示荀兴主动提出重视工商的理念。

  以荀兴的阿谀谄媚,哪在乎抑商还是重商,只要主公吩咐的,一丝不苟去执行便足够了。主公的信赖才是一切之根本。

  如今议题已定,如果没有人刚愎顽固,一定要与鹰扬将军作对,就只能在这个方向集思广益。

  在决断这方面,张瑞觉得哪怕一个不是很明智的决断也比犹豫不决要强上许多。

  为人主者,可以不聪慧,可以不勤奋,但一定要有决断的能力,并坚持决断的意志。

  哪怕是一个不明智的决断,如果万众一心,群策群力,也有可能转害为利。

  但如果犹豫不决,朝令夕改,那只会导致万劫不复。

  这方面太原文武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习惯。

  当张瑞下定决心后,便少有人会再劝。

  反倒会集思广益,以实现目标。

  聚焦到眼前的工农之争,金曹掾国渊最有发言的权利。

  究竟工商之事,能否富国强兵?能否使百姓安泰?

  请收藏:https://m.bi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