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章历史岔路_汉末之风起并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河南郡,河南尹朱儁亦爰举义旗,率军驻扎在中牟县,准备参与酸枣会盟。

  大汉鼎鼎有名的三河五校中,三河骑士全部站在了董卓的对立面。

  而俊杰名士几乎全与董卓为敌,洛阳的官员纷纷弃官出逃。

  而与之相反,各地的义师却皆得天下豪杰相助,豪杰俊迈,纷纷领部曲投军。

  作为靖难的发起者,张瑞短时间内便得到了极大的声望。

  天下人都视其为英雄,为社稷中流砥柱,是扶大厦于将倾的擎天重将。这方面几乎全归功于清流们厚颜无耻的夸奖,想通过夸赞义师来提升自身名望。

  但夸赞义师,便绕不开首倡义兵的鹰扬将军。如今百姓不信任官府,偏偏就相信这些空谈清流的话。导致张瑞声望以夸张的态势急速上升。

  声望这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影响很多人抉择。

  便例如韩浩,作为河内鼎鼎有名的豪杰,在乱世中一直率领百姓守卫家乡县城,抵抗山贼,得全郡之敬重。河内太守王匡闻其大名,起兵后愿征募其为郡府从事,承诺必委以重任。

  但韩浩完全不予理会,带着百姓稳坐如山。直到张瑞引军入驻河内,脚跟都还未扎稳,承诺聘用之类的更是丝毫未有。韩浩却马不停蹄的领着数千百姓,倒贴钱粮、物资送到鹰扬大军营地,请求为鹰扬将军效劳。

  乃至于张瑞都惊叹不已,打河东的时候都没有这种待遇,百姓竟然赠送军资,以为大军之用。

  为此,张瑞亲自接见了这位河内名士,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万岁亭侯。

  万岁亭侯指的是封邑在万岁亭这里的列侯,同理关羽的汉寿亭侯则是指封邑在汉寿亭那里的列侯。

  东汉的封侯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即列侯与关内侯。

  关内侯是封侯中的最低一等,一般只有爵位,没有封邑。

  列侯则既有爵位也有封邑,从高到低分别是县侯、亭侯、乡候。吕布的温候、公孙瓒的蓟侯、孙权的吴侯都是最高级的县候,而诸葛亮的武乡侯则是最低级的乡侯。

  东汉名臣李固的赋文中:“闻已度伊洛,近在万岁亭。岂即事有渐,将顺王命乎?”也曾提及万岁亭,这是京畿附近非常繁盛、出名的地方。

  能被封在这里的无一不是曹魏重臣,四位万岁亭侯分别是荀彧、韩浩、许褚和曹茂。

  曹茂是曹操最卑微的儿子。曹操二十五个儿子,除了早夭的曹昂、曹冲等人,和被过继出去的曹均,就只有曹茂因品行极其恶劣未被封王,但作为补偿也被封在了万岁亭。

  除了曹茂,其他荀彧、许褚在整个三国时期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仅荀彧自己在万岁亭的封邑就有两千户。

  两千户,当初太原整整一个县都没有两千户人家。

  可见万岁亭之繁盛。

  而与荀彧、许褚等并封为万岁亭侯的韩浩,其才能显然得到了曹操的高度认可。

  陈寿对其评价为以忠勇而显,智略足以绥边。

  其最出名的两件事,一是解救夏侯惇,在曹操与吕布交战时,吕布派出手下到夏侯惇营中诈降,结果抓住了夏侯惇,导致军中大乱。

  韩浩拔刀守在营门口,召集众将安抚部曲,才稳定了局势。然后韩浩呵斥劫持了夏侯惇的绑匪,说:“我身负讨伐叛贼的使命,岂会会因为一个大将军,而放任你们为所欲为。”

  之向夏侯惇跪下,哭着说:“国法如此,不得不这样做。”

  然后挥手,下令士兵进攻劫匪。

  劫匪们吓得连忙跪地请降,只求路费,请求归乡。但韩浩不允,将其全部处死。

  曹操对此评价为“万世之法”。

  其二则是在建安二十年(215年),韩浩跟随曹操攻打汉中的张鲁,张鲁投降。众人认为韩浩的智略足以防守边疆,可以留下镇守汉中,统率诸军。曹操不舍得,说:“我怎么可以没有han护军(韩浩)。”带韩浩返回都城。

  结果不久之后,汉中失守,被刘备夺取。

  请收藏:https://m.bi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