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章积蓄实力,以拖待变_汉末之风起并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到在大量资金、人力的推动下,各项技术都在缓慢提升。

  这代表着当今右将军府治下的生产力正在缓慢却坚实的步步提升,远远超过了汉末的生产水平,这是张瑞争霸天下最根本的底蕴。

  但就在下午,张瑞准备返回长安时,却收到了一封加急快信。

  是来自的潼关的信件,潼关守将韩浩五百里加急,上报了张瑞一个关键情报。

  今日清晨,骑都尉沮授,收到韩馥军令,要求沮授返回邺城,参与平定麹义之乱。

  讨董之战,在名义上还没结束。

  盟主袁绍依旧驻兵在河北,董卓大军也陈兵函谷关与潼关遥遥对峙。

  历史上这个时间,孙坚与董卓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因为张瑞的缘故,董卓没有了孙坚东方的压力,所以大军堆砌于西方函谷关。

  为了防备董卓再次偷袭,沮授作为客军,一直在相助守卫潼关。

  也正是因为沮授的相助,兵部才能从潼关抽调两千铁骑参与北疆战事。

  可是为了河南的难民,函谷关的战事确实已经停止,关中陆续接受河南难民五十余万,至少还要在秋收前接受三十余万难民,河南百姓才能收获今年粮食。

  这种情形下,韩馥要调回沮授,张瑞找不到任何借口反对。

  可一旦放任沮授返回冀州,这位顶级谋士便会落入袁绍手中。

  那不仅右将军府会错失一位顶级人才,也会直接壮大敌人实力。

  张瑞无论如何也不愿发生这种事情,所以当即立断,选择了以拖待变。

  只要能拖到四月份,韩馥在沮授返回之前便将冀州禅让给袁绍,沮授投效右将军府便没有了任何障碍。

  时下人看重忠义,故主犹在,绝不肯变节。如吕布一般名声,张辽也是一路追随到底,直到吕布被杀,才投降曹操。

  沮授在历史上被曹操俘虏都不肯投降,坚持返回河北,效力袁绍。

  如今韩馥犹在,张瑞拉拢过数次,其也未曾变节。

  在选择以拖待变后,张瑞将具体事宜交付给了贾诩。要与沮授这种顶级谋士对弈,还是需要贾诩这种同样水准的谋士操盘。

  贾诩临危受命之后,立即派遣监察御史与锦衣卫五百里加急,当夜前往潼关与华阴,传递紧急政令。

  中枢听闻风声,潼关前线存在粮草贪腐情况。

  监察御史本就有闻风奏事的权力,只是这份权力平时被张瑞严格收束。不希望言官搞得朝堂乌烟瘴气,官员心浮于事,没有精力认真处理政务。

  监察御史郑重其事的抵达潼关前线,所有官员都严正以待,不敢有任何大意。

  所以各大府库以及粮仓、账簿全被封存,管粮官吏全被召集问询。

  这样一来,彻底断绝了所有兵马调度的可能性。

  任何情况下,都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潼关守军早在北疆战事开始之时便收到军令,只守不攻,死守潼关,影响还不大。

  但因为监察御史的到来,沮授的规划却彻底被打乱。

  因为沮授要返回冀州,并不是孤身返回即可,还要带走三千冀州铁骑。

  请收藏:https://m.bi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