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章百足之虫彻底消散_汉末之风起并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军士卒,慌乱胆寒中只能向没有玄黑色旌旗的方向逃窜。

  最浅显不过的围三缺一之法,任何将领都能看得出来,但叛军毫无组织,自行其是的士卒却纷纷耿直的一头扎了进去,被伏兵斩首无数。

  三万叛军,在战场上连个水花都没有激起,便被右将军府精锐大军轻而易举的覆灭。

  但在战场之外,这种结果却引起了轩然大波。

  首当其冲的便是各路小股叛军,再不敢猖狂肆虐。三万人连一日都没有坚持住,规模更小的叛军就更不安全了。恐怕数千人的叛军遇见了右将军府铁骑,连逃命的机会都没有。

  叛军的攻势迟钝之后,被围困在武威的关中诸将联军立即向东突围,企图逃回关中。

  数万大军一路被各种叛军偷袭、伏击、下毒,为了逃命,士卒们甚至丢弃了大部分的辎重甲胄。

  可是这支狼狈不堪的大军逃到了陇山,本以为算是成功逃出升天时,却被沿线驻扎的守军告知不允许通过防线。

  至于为什么不允许?这种问题基层的士卒如何能知晓,士卒们只是奉命办事。

  你们有任何疑问,去找成宜沟通。

  但作为名义上陇山驻军的主将,成宜却在防线后方数百里外的长安城中享受美人歌舞。

  关中诸将面临的几乎是一个死节。

  要想越过防线,必须要跟先成宜沟通。而欲跟成宜会面,又必须要先渡过防线。

  当然关中诸将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最简单的便是振奋士卒,强势的打通陇山防线,回归关中。

  现实就是如此讽刺,正是因为打不穿陇山防线,所以才需要攻打陇山防线。

  若关中诸将战力足够穿陇山,那还需要回关中干什么,凉州数十万乱民等着他们去劫掠。

  好在关中诸将们,大智慧、大战略虽然没有多少,但见风使舵,见缝插针的小聪明却从来不缺。

  粮草、辎重、甲胄都丢失殆尽的诸侯们,略一合计,要重新武装部曲的费用,怕是要掏光自己的家底,继续劫掠残破的凉州,无论如何也弥补不了亏损。

  这诸侯的事业再维持下去,只会损害自己的财富与利益。那大部分将领都用脚投票,选择投降享受荣华富贵。

  很快便有人向驻军表示自己不打算联系成宜了,而是打算率众投效孟侯。凉州这么危险,匪寇丛生,叛军遍野,实在不是自己这种良民应该待的地方。像自己这种奉公守法的良家子弟,就应该在孟侯治下长安观赏马球比赛,品评歌舞美女。

  到六月中旬,便有两万余人向沿线守军投降,献上战马四千余匹。

  而关中诸将之首的马腾,也在僵持了十余日后,选择了接受张瑞的招降条件。

  除了因为张瑞给出的待遇丰厚无比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马腾麾下近两万大军已经彻底断粮。

  此时再不投降,饿到两眼血红的将士真的有可能会发动叛变,砍了马腾首级向右将军府请功。

  随着马腾的投降,曾经昌盛一时的关中诸将彻底云烟消散。

  五万余大军投靠到了张瑞麾下,提供战马八千多匹。

  但与这强大的军事力量相比,意义更大的是政治影响。

  这些强梁、匪寇再也不会凭险恃远,如同顽疾一样,在凉州发起一次次的袭扰了。

  凉州本就是边徼之地,夷夏杂处,凭险恃远,易扰难安。

  若再有大量孰知地理,深得名望的豪杰,整个凉州就完全不可能安定了,将成为右将军府极大的负担。

  关中诸将的投降,意味着右将军府终于不用顾及这些凉州豪士会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可以全力应对剩下的凉州叛军。

  请收藏:https://m.bi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