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九章册封天地正神(今天五更)_汉末之风起并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阴司,若是得不到朝廷的册封,就统统是淫祀。

  比如张瑞册封凉州的山水正神,就肯定不会册封湟水、焉支山这两处为天地正神。

  湟水羌以湟水为母亲河,焉支山更是匈奴心中的信仰,著名的《匈奴歌》中,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

  这两处对羌胡而言算是心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信仰,但得不到官府册封,所有祭拜都统统为淫祀,一经发现会被处以重罚。

  而昆仑山这种诸夏名岳,自然会被册封为天地正神,成为凉州最重要的祭祀活动之一。

  统一的信仰,相同的祭祀,会使百姓是非观念逐渐趋同,认同感逐渐增强。

  当数十年后,凉州境内所有的百姓说着同样的话语,穿着同样的服饰,做着同样的农耕,信仰着同一位正神,连肤色、发色都一模一样,又有谁能认出自己身边的人在几代之前,先祖可能出身于胡虏部落奴隶。

  不过又有谁会在意这些,会闲着没事问问自己身边亲友你爷爷当年是什么出身?

  张瑞吩咐道:“由礼部全权负责此事,先勘定凉州山水正神,再进一步推而广之,遍及右将军府全境,而后册封普天之下。”

  这个说法其实细究起来很成问题。

  汉室犹在,祭祀天地之事无论如何也轮不到右将军府众人来进行。

  但张瑞不假思索的说了,在座的文武高官一时间也没觉得有何不妥。

  所有人都认为,右将军府必然会鲸吞天下,问鼎神圣。

  不然何至于右将军府上下所有文武都紧绷心弦,又是发展生产,又是整军备武,还要休养生息。像益州刘焉那样,安然享受不是更轻松?

  诸部都提议过后,张瑞看向最后的兵部中郎王凌,问道:“关于凉州募兵,王中郎有何意见?”

  王凌起身,回道:“凉州凋敝,故兵部暂时不打算在凉州征兵。只在六郡良家子中每郡征募两千人,共计一万两千人。”

  张瑞赞同,回道:“六郡良家子战力卓著,可以组成一支新卫军,赐名左翊卫。”

  “诺。”

  随着廷议结束,事关凉州的税赋、农耕、户籍、教化、祭祀、军事等各项政策全部昭示全境,开始施行。

  在免税、授田、奖以耕牛、粟米等各项政策的激励下,百姓纷纷走出深山峡谷,返回故乡修缮曾经的故居,开垦新的良田。

  时隔多年,有些幸运的百姓居然还能在故乡见到一两名幼时一起长大的玩伴,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幸运。再重逢,所有人都觉得恍如隔世。

  幸存的人,对战争的苦难深刻不已,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安宁。

  当百姓厌战,不愿再生波澜,所有的匪寇、强梁就成了无根之木。裹挟不到百姓的匪寇,被官兵击败一次,就实力大损,再也无法东山再起。这与当初黑山军杀之不绝,春风吹又生的情况截然相反。

  官兵并没有陷入连绵不断的战事,反而是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迅速荡清了绝大部分匪寇。

  返乡的百姓与村落里的邻居都是乡党邻里,互相之间绝无害人之心,打家劫舍的匪寇又被官兵所荡清。一时间,凉州境内许多村落里竟然实现了夜不闭户的盛景。

  请收藏:https://m.bi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