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二章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_汉末之风起并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如六郡良家子。

  会给这些家中庶子、强宗子弟一定的军籍数量,在缘边增设数万府兵的名额。

  孟朝在内地的军民比例已经高达十四户出一兵,往后这比例还会继续降低。但若这些人愿意前往缘边诸镇,那么他们中间的军民比例可以升到七户出一兵。许多本来无缘从军的百姓,就多了一份获取军籍的概率。

  此外这些人为国戍边,若参与科举,成绩也会提升一级。本来综合评定为甲下,因为身份就会提高到甲中。

  仅这两点,就会有大量身强力壮、心怀抱负的热血青壮,主动要求前往缘边诸郡。

  贾诩务实的地方也就在这里有所体现。

  虽然是国家吸引这些人前往边塞戍边,但也不要指望国家给所有人发老婆。

  缘边那么多胡人部落,不论是娶、是买,哪怕是去把胡姬敲晕了扛回家,怎么不是解决的方法?

  能抢到胡姬回来,国家会给安家费用,给官婚赏赐。一如当初关中百姓娶羌人女子者,赐钱一万。

  抢不到,这真的不能怪国家政策不给力了。国家给了其最轻松的环境,最容易成功的条件,只要努力就能享受到超级帝国带给子民的各项专属福利。获得美满而又宁静轻松的生活。

  但这些人依旧选择躺平,国家也没法一味的去求着供养这些大爷。

  最后,贾诩对自己的政策总结评价:“华族蒙荣,怀德安土。”

  让官府引导缘边诸郡的风气导向,让胡姬以嫁给诸夏贵胄为荣,以学习礼教,安居乐业为荣。

  若这是这项政策能够推进成功,不用二十年,缘边各地就会有大量胡人女子为诸夏青壮生下大量子嗣。

  边境沿线人口迅速充实,胡风尽去,诸夏之风俨然,家国安稳,边患消散,胡虏部落一年比一年衰弱。

  贾诩取名比较文艺,不像张瑞那么直白,这一战略被其命名为“义武奋扬”。

  取自“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

  用以震慑胡人,试看谁敢与我诸夏子民相争?

  “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张瑞看完这一句,心情激动的拍案而起。

  这就是煌煌天朝的张扬自信,这就是孟朝君臣的强势威严。

  于是张瑞没有任何犹豫,直接批复同意,由贾诩统筹各部,负责这一政策推行。

  为了保证战略的顺利推进,民部首年便给了三十亿钱的预算。

  如果按照当初娶一个羌人女子,赐钱一万而算,这足够娶三十万胡人女子。

  不过显然如今情况与当初不同,这些百姓迁到缘边地区,首先要解决的是住房问题。

  这三十亿钱,其中泰半都进了商人的口袋。

  朝廷招标了一份住房项目,朝廷出钱,出标准。商人出物资,出人力。

  不管商人用什么手段,朝廷只最后在指定区域验收住房的数量与质量。

  不过政策讨论中虽然一直以缘边诸郡为主体,但首年度的移民郡国却不在北方边郡。

  而是在江南水乡,也就是江东六郡。

  针对的对象显而易见,就是深山里那些山越人。

  百姓进山里扛媳妇回家,总比去茫茫大草原上要靠谱。

  请收藏:https://m.bi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