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四章潼关怀古_汉末之风起并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郭嘉信心十足的说道:“只要我圣朝长治久安,这一日必将到来。”

  “长治久安吗?”张瑞陷入沉思。

  不过张瑞没思索多久,赵云略带激动的声音传来,说道:“公子,潼关到了。”

  张瑞收回思绪,向前方看去,果然巍峨壮丽的雄关已经耸立在了远方,黑色的城墙在水汽环绕中更显高大雄伟。

  在潼关前的道路上,百姓已排起了数列长队,难怪赵云又改回了公子的称呼。

  谷/span三人牵马走进队列中,之所以下马,是因为通行的队列中,大部分都是各种各样的车辆,牛车、马车、驴车、安车、货车等等车水马龙。

  只有一列是步行的百姓,所以这一列不仅队列更短,而且通过速度要明显超出其他马车队列。

  这一点张瑞倒没有惊讶,这倒不是孟朝有什么特殊性。据张瑞所知,唐、宋百姓出行也都是乘车为主。

  影视剧中,关隘前大部分都是步行行人背着一两个简单包袱的场景,也不知道是哪朝的特色。不过想来能够有那么多百姓自由流动,经济一定非常繁华发达。但百姓穿越关隘,远行千里,依旧选择步行。

  不是编剧对普通人的识路能力有什么误解,就是对封建时代的国力财富有什么低估。

  况且就算是汉朝,在马政推行之后,民间都是养马成风。贫穷的百姓无法离开乡里,但只要能够远出的家庭,必然是乘车。

  孟朝作为已知世界,唯一的超级帝国,畜牧业之发达,牲畜之多,在封建小农时代,绝对算是历代翘楚。

  畜牧业这种行业,是没有多少文明差距的。公元前一千年百姓如何牧马放羊,跟公元后一千年不会有多大差距。

  最显著的例子,在汉朝匈奴人口就有数百万,但到了大清,活动在塞外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人口还是这个数字。

  无论哪个朝代,面对的塞外异族,都没有千万级别。

  或许他们的冶铁技术有所增长,但牧马放羊的水平就停滞在了游牧阶段。讲道理,张瑞觉得后世游牧民族的畜牧水平,甚至还不一定比的上孟朝。

  至少孟朝有稳定的环境,先进的医疗技术以及更丰富的谷物储备。

  只要张瑞愿意,一纸诏令下去,像汉武帝一样,组建数十万骑兵,北出大漠,犁庭扫穴不会有任何困难。

  抵近潼关时,张瑞仰望潼关关顶,雄关再次被扩建了,宽阔的关墙足达十几步,不愧是是能够容纳五匹战马在上方并驾齐驱的雄关。

  关城的结构上窄下宽,这意味着潼关下方更加厚实,厚达二十多米,而且被工部用砖石加固过。

  这种厚度,攻城大军想砍穿城墙,完全是痴心妄想。

  守关的士卒大声呵斥道:“不要站在原地发呆,赶紧过关,后面还有人排队呢。”

  郭嘉连忙上前,拦在士卒面前,好声说道:“我家公子缅怀雄关往事,还请多担待,吾等马上就过关。”

  伸手不打笑脸人,士卒没有继续呵斥,说道:“赶紧过关,别耽误了别人。”

  站在张瑞身后的一名老人乐呵呵的问道:“这位公子,年纪轻轻,看起来不过而立之年,跟这雄关也有往事?是想哪位淑女吗?”

  张瑞摇了摇头,感慨万千,说道:“只是想起一位故人,就战死在这里。”

  请收藏:https://m.bi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