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章 路遇械斗_大江湖之热点大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且想想如果李莫愁能重回古墓,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于是接着她的话茬说道:“刚好我也要去重阳宫一趟,若真是良善好事,可以与李姑娘同行。”

  王语嫣此时也并不纠结去找慕容复,杏子林的事情令她依旧耿耿于怀,不知如何面对,楚鹿人若是想去少林,她会跟着,不去……也顺其自然。

  李莫愁这时将洪凌波救醒,可惜此时陆庄已经烧了,四人只好连夜赶路,即使没烧、李莫愁也不会有心情在这里落脚。

  终南山远在关中,全真教祖庭重阳宫所坐落的山峰,是在长安一带,想来古墓派的活死人墓,也在附近。

  从嘉兴到长安,虽不及楚鹿人之前从大理到姑苏,但路程上也有一半长远!

  而且关中现在为蒙元所据,尤其是考虑到襄阳一带如今不太平,楚鹿人四人选择先北上淮南、取道关东,再向西进入关中这一条路。

  清廷如今朝中有鳌拜擅权,地方有三藩离心、外有蒙元在河北咄咄逼人,小皇帝想来是没有南征的心气儿,否则八旗军队一动、白白将兵权送到鳌拜手里!

  如今清廷的平西王吴三桂,就坐镇在清廷西部——也就是洛阳一带,西边抵着为蒙元所据的潼关。

  据说这大汉奸此时又与蒙元暧昧不清,故而潼关一带没什么战事。

  而且北上之后,道路平坦,长途跋涉终归是要骑马的,也更方便些。

  虽说涉及到剃发令,但是问题不大。

  楚鹿人在制定行程之前就研究过,此时清廷的剃发令,相当于历史上南明没亡的时候,也就是官员、士兵必须剃头。

  历史上也是南明灭亡的速度超乎想象,以吴三桂为首的降将“骁勇善战”、东林党在内的降臣“忠心耿耿”,令清廷有底气进行强制全民的剃发令。

  此时的剃发倒是清初的风格,和中后期时,电视剧里那种大辫子完全不同,就是头顶留一缕不大于金钱的头发,垂成辫子,相比之下,中后期的大辫子算是慢慢剃发令松懈,渐渐恢复旧观的结果。

  当然,实际上此时剃发的人,也远不止官、兵,楚鹿人之前就打听过,江湖中人在清廷地头行走,最好不进城——因为剃发的比例,基本是“在城八二、在野二八”。

  城内那些主动靠近清廷的达官显贵,并着想要安生的商贾,大多都主动剃头,反而蓄发的是少数,尤其是在一些清廷控制力强的城池,蓄发很可能会被刁难。

  毕竟……

  女真人虽少,但人家县太爷、知府老爷们,都已经剃头,一个个自然看蓄发的“刁民”碍眼。

  尤其是五年前,清廷第一次科举,许多北方读书人心怀故国,没有参加,致使大量不要脸面的书生,几乎参考全中、全授官,大大激发了民间士子的参考热情,这部分自然是主动剃头的。

  当然,两年前

  请收藏:https://m.bi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