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52章 游牧民族的特性_大汉第一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屯牧’,最主要的核心,还是集体生产,同劳共作,同歇共息!

  就像过去这些年,刘盈在安东做的那样:让移民以两千人的‘屯耕团’为单位,集体劳作开垦,共同应对生存危机;

  在多年的集体劳作之后,开垦出足够多的田亩,为集体的每一个人,都准备好足够独立生存的生产工具,在化整为零,遣散屯耕团,成为当地的农民。

  而同样的操作模式,衍生出‘屯耕’的想法,看上去同样可行,但实际上,操作难度却极大。

  首先,最主要的一点是:不同于农民的‘安居乐业’,牧民,天生就是‘居无定所’四个字的代名词。

  而居无定所,就意味着无法集中管理,更不能想如今的安东那样,以一座安化城,就让附近的几十个屯耕团,数万移民得到庇护所,并聚居此城墙内。

  再有,就是牧民‘保护草场’‘不过度损坏草场’的生存原则,也同样会引发另一个问题。

  ——要想保护草场不被破坏,游牧民族除了‘游牧’,还需要尽量分散开;

  所以,游牧民族才会形成以部族,乃至家庭为单位,在草原上游牧的习俗习惯。

  而这样的一个群体,若是照搬屯耕的那一套,就会出大问题。

  道理很简单:屯耕团的法子,是以两千个移民组成集体,最终分离成两千个家庭;

  而‘屯牧团’,却根本无法让两千个牧民组成集体。

  因为这么做,就因为这两千个移民,要需要几万,乃至十几万头牛羊牧畜,然后集体行动在草原之上。

  且先不提如今的汉家,根本没有可供牧民‘游牧’的巨大草原,即便是有,刘盈也绝对不会那么做。

  ——因为无论是屯耕团,还是刘盈异想天开得出的‘屯牧团’,都并非是完全民事话的组织!

  ——屯耕团设立的初衷,是让边防部队自己种地,自给自足!

  让这样一个半军事化,甚至接近全军事化的组织,在极大的区域自由活动?

  刘盈或许天真,但绝对不傻!

  要知道如今的汉室,为了限制百姓大规模迁移,仍旧维持着极为严格的《津关律》!

  除非是入朝为官,又或是贵族仆从,寻常百姓压根无法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离开自己所在的郡,甚至是自己所在的县!

  即便是有正当理由,也需要先去户籍所在地的县衙,开局传、引,并得到县令级别官员的介绍信,才能从当地出发;

  然后,就像《西游记》当中,从唐都长安出发的玄奘法师一样,一路在传、引上盖戳,才能顺利到达目的地。

  而控制人口流动,是封建王朝在中央集权程度不足的前提下,稳定政权的重要举措,甚至是主要举措之一!

  一旦人口流动无法控制,在如今汉室对地方的控制力度下,刘盈很难保证:自己能寿终正寝,并被

  请收藏:https://m.bi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