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现代番外 第十二章._景帝纪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电话那头的人,姓李,名跃,现年36岁,职业是导演,原先是周奇朋友的朋友,有一次因为某些原因,拐着弯的朋友们聚在一起吃饭,两人就这么认识了。

  认识的时间长了以后,他们彼此觉得脾气相投,关系就变得很不错。

  李跃李导演年轻时,很是叱咤风云,是影视圈里排得上号的先锋派新锐导演。他在24岁毕业季那年,执导了一部超现实主义短片《城市下水道》,拿下了那年的金叶子奖杯,获得了影评家们的大量美誉,被称作“东方谢尔曼”。

  年少成名,春风得意,心高气傲,目无余子的李导演,北影毕业后,就在先锋派电影这条道路上,狂奔不回头,先后执导了不少纯艺术性影片,涉及过达达主义,印象主义,未来主义等各种先锋派艺术表现手法。

  对于他的作品,影评家们当然一如既往地大声唱赞歌,但是观众却不买账,很快就出现了叫好不叫座这种尴尬的情景。

  当年,谢尔曼.杜拉克女士纯粹是在搞艺术创作,并不以此谋生,她当然可以尽情地追求艺术性,完全按自己的心意拍摄电影,不用担心票房,不用担心投资,不用担心没钱养家糊口。

  但是李跃却没有这个条件,他的家庭情况很普通,需要他来养家糊口,拍摄电影既是他的个人爱好艺术追求,也是他谋生的手段。

  而且,这世上的很多事,有了攀比就有了更多的痛苦。眼见着当年他那些连分镜头脚本都写不好的同学们,靠着拍摄商业片,就算谈不上功成名就,也是个个口袋里富得冒油。而他,却依然只能拍着他的小制作影片,每次上映档期都不敢选择热门档期,就怕又与哪位的大制作商业片撞了档期,成为他们大爆的比较品。

  这种情况下,就算别人不说,他自己都是非常难受的,更何况有人还要时不时地想当年一下,每次都要把他拎出来一顿说。一般这种忆当年文章的主题思想,就是在那里叫嚣,专业人士叫好又怎么样,观众不买账就是全然的失败。

  这话从某个角度来说,也不算错。

  就算能用曲高和寡来安慰自己,但是坚持小众,则意味着放弃了大众,而大众才是艺术家们真正的衣食父母。

  李跃坚持了很多年,最后还是决定向观众的审美情趣低头。

  他记得某位伟人好像说过这么一句话,艺术应该为人民的精神需求服务。

  他要是能够早点领会伟人名言的真谛,就不会蹉跎这些年了。

  终于为自己做好了心理建设的李导演,从此投入了商业片的怀抱。

  但是,文艺片和商业片,虽然不隔行,却明显隔着山,不是李导演愿意低头,就能拍出大爆商业片的。

  他转战商业片摄制也有三四年了,成绩依然不温不火,饿死不至于,大爆却是没有的,

  请收藏:https://m.bi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