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九章 斗笠成_我在原始社会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

  宋宸倒是见过箬叶,那还是在山里探险的时候见的,以前捕鱼的时候似乎好像也有一些,不过现在肯定是一时半会儿找不到的,况且外面还下着雨,最然现在雨小了不少,但是天阴沉沉的吓人,一看就是要下大雨的节奏,现在出去十有八九是要变成落汤鸡回来的。

  没有箬叶,但是部落里还有一些竹叶,干的新鲜的都有,干的是拿回来做引火用的,湿的则是昨天刚回来的,还没来的急晒干就下了这一场雨。干的竹叶非常脆,一碰就碎,看来还是只能用来烧火。

  在正式开始铺叶拼装前,要先在已经铺好的斗笠两侧的塑料纸上各放一小把俗称为“擦掩”的小竹叶片,其作用是,如果直接将箬叶放置在塑料纸上,怕上层的“笠斗坯”按下去时会带动塑料纸一起滑下去,导致斗笠走形。放了“擦掩”,等于是增加摩擦力。

  将箬叶铺满倒置的“笠斗坯”后,再将另一顶“笠斗坯”翻转过来,连同铺好的箬叶一起按入这顶“笠斗坯”当中的凹陷部位,进行拢合挤压,然后用竹篾戳过箬叶稍微锁一下边,缝合上下两顶“笠斗坯”。为了在缝合过程中达到上下两层固定和严实的效果,还要在当中放上一块鹅卵石。在缝合好后,剪去伸出斗笠边沿多余的箬叶,再用竹篾细密地进行绕沿锁边后,一顶斗笠才算制作完成。

  这就是红军斗笠的制作方法,宋宸和公输也是按照着这个方法来做的,理论看着简单,但是真要上手还真是难,光第一个笠斗坯就重重复复做了好几次,宋宸一开始想要做的是后世看到的那种脑袋尖尖的。

  但是最上面一点,两人是怎么也弄不起来,最后只能退而求其次,改成圆的,而且中间还漏了一个小洞,只能后面再用竹片从旁边给他插满,不管性还是使用上面都还差点意思。

  但是着也是能做的最好的了,中间工序就简单多了,不过竹叶再这方面还是逊色不少,主要还是太小了,一片竹叶能覆盖的面积太少,一不注意就要重叠一大部分,重叠后就相对臃肿了不少,看来老祖宗的选择不是没有道理的,如果是箬叶的话,最多也就是十来片,很快就能放好了。

  好在只是第一个实验品,就是用来发现问题的,一次就成功才奇了怪呢。

  废了大半天,终于做出来一个就差最后一步的斗笠了,为什么不直接就一次性完成呢,主要原因还是宋宸饿了,中午做饭的时候刚好是放竹叶的时候,一旦松开说不好就会全部散开了。

  两人只能闻着香味,疯狂的吞口水,竹叶夹好另一个笠斗坯夹好,才小心翼翼的放下,然后去吃饭。

  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封边了,用薄薄的竹篾把边锁起来就行,一番功夫下来,一个斗笠差不多就算是成了,可能还是剖的竹篾不够均匀,斗笠看起来一道宽一道窄的,不管怎么样,总算是做成了。

  请收藏:https://m.bi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