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78 最喜欢的一件物品_继承三千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腿交盘座于莲上,手持浮尘,颈饰璎珞,面型饱满,双目低垂,一副娴静恬雅、慈悲包容之态。

  伐阇罗弗多罗尊者,十八罗汉位列于五,为梵语Vajraputra的音译,与自眷属一千一百阿罗汉守护正法,乃证不死不坏金刚子之果位。

  伐阇罗弗多罗尊者终日静坐,岿然不动,博学强记,通晓经书,闻思究竟,其大法力备受信众推崇。

  造像对袈裟、璎珞的表现恰到好处,呈现除了了出织物的柔软以及珠串的灵动之美;面部及双手的刻画具写实效果,反映了匠人高超的玉雕技能。

  分析其艺术风格,肖遥可以断定,这件雍容华丽的玉雕佛像是出自元代宫廷“梵像提举司”的典型作品。

  至元十二年,元廷工部始设“诸色人匠总管府”,下统“梵像局”等十八司局,并由尼泊尔艺术家阿尼哥统管,主理宫廷专供造像制办事物。

  所以此尊玉雕结合了尼、藏、汉多种风格元素,独具一格,亦对明代宫廷造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合此件作品,其面部塑造以及衣饰体现出了鲜明的汉地中原风格,而莲座的形制,尤其座缘突出的连珠纹饰则显然是来自喜马拉雅地区的艺术特征。

  要想证明这一点,一尊清宫旧藏的文殊菩萨玉像可作为佐证。其封底刻有题记:“奉佛高全信一家,舍财造文殊室利一尊,报答父母养育之恩,一切众生共成佛道。大德九年五月十五日记耳”。

  这件被广泛认为是元大都玉像标准器的作品,其整体风格、铸造工艺及材质均与此尊者像有很高的一致性。

  对比另外一尊收藏于首都博物馆,同样被认为是元宫廷作品的释迦牟尼玉像便可发现,其与这件尊者像的面部塑造均呈现出明显的“汉化”特征,而莲座的风格则源自喜马拉雅地区的造像艺术。

  另外,释迦像座前横置的金刚杵,也证明了其密教的属性。这种混合式的艺术风格也正是“梵像提举司”造像最大的魅力所在。

  这一尊白玉雕像的玉质比上一尊墨玉雕像的玉质要略好一些,又是元代极其少见的传承玉雕,整体价值比上一尊墨玉雕像要高出不少。

  肖遥给这一尊白玉雕像的估值,最低是13亿人民币,这一尊白玉雕像绝对算得上是一件重宝了。

  第三尊绿度母玉雕整体由和田黄玉雕琢而成,器型比前面两尊略小一些,但玉质却是三尊佛像当中最好的一件。

  绿度母为二十一救度佛母之一,以其身色得名,被尊崇为能奇迹般拯救苦难众生的救助者,也是示现的度母中最为常见和活跃的。

  经典称二十一度母皆为观音菩萨的眼泪所化现,以助菩萨解救众生之各种苦难。《度母本源记》中即称绿度母可救狮难、象难、蛇难、水难、火难、牢难及非人类等

  请收藏:https://m.bi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