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四十七章 文星同辉_圣道读书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陆鸣觉得这道策论题目似乎题中有题,看起来是让考生给予合理的方法治理河道,却在题目中透露出众多疑惑不解的地方,让人感到一阵头绪也没有。

  这道策论,恐怕不仅仅只是治理河道那么简单。

  朝廷有可能怀疑是官吏从中作梗,因为一旦有灾情发生,朝廷必定会拨下银子救灾,贪官恶吏将会从其中谋取暴利。

  这可是一个大买卖,谁都能够联想到甚至怀疑,邳州那些县令一边帮百姓修筑河堤,另一边却又在暗中搞乱。

  然而不管猜想如何,却又没有足够的证据,所以陆鸣认为,在治理河道的同时,也想找到治理恶吏的方法。

  题目中没有明说这一点,却用巧妙的手法透露出了这个难题,可能是不想因此得罪当地的县官。

  万一是个天大的误会,冤枉了清官,那岂不是要遭万民唾骂?

  那可是要遗臭万年的,朝廷可不想做这种蠢事。

  “如果是修建堤坝的河工偷工减料,从中获利呢?”

  陆鸣突然有一个更大胆的想法,也许是在制造石砖的过程之中,有工人故意制造出了不及格的石砖,因此存在了这种隐患。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造砖的工人怎么会有这样的动机呢?

  可能是受官吏致使,可能是想私吞材料钱,也有可能是当地县令把石砖价格压到了最低的价格,没有什么利润,无奈之下才偷工减料。

  考虑到的原因众多,解决起来可不是一两张纸就能够写清楚的。

  陆鸣在国学宫的“工学堂”也有学习过工部知识,不过那些都是基础的知识,并没有实践过,所以以那些基础的东西答题实在肤浅。

  “策论必须要以实际出发,这道题目明显是出给主修工家技艺的读书人,可是那样的话,对主修其他技艺的读书人就显得不够公平了吧?”

  “当务之急是要修建工事,这是重中之重,可如果有官吏和工匠从中作梗,结果还是治标不治本。”

  “看来想要解开这道题目,得想一个万全之策,既能够修筑坚固的渠道,又能让贪官恶吏无处下手。”

  陆鸣整理思路,把其中最关键的问题确定,再去想办法解决。

  现在纠结原因没有任何的意义,当务之急就是要解决堤坝质量问题,而且又不能让别人从其中做手脚。

  只要能够做到这一点,就能够让各种渠道抵挡水灾,等水灾过去之后,再去调查幕后黑手,才是上上之策。

  “有了!”

  陆鸣居然灵感一闪,想到了非常好的方法,值得一试。

  堤坝决口,无疑是石砖质量问题,只要能够保证石砖的质量,就一定可以更有效的抵挡水灾。

  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就是防不住有人偷工减料,贪污其中的差价。

  陆鸣想到的这个方法也很简单,就是让工匠在生产石砖的过程中,在石砖表面刻上

  请收藏:https://m.bi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