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72章 拯救大儒蔡邕_三国之模拟城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谁都知道“与董卓同一个鼻孔出气”地指控会带来什么样地后果。更何况提出这一指控地。正是铲除了国贼地首要功臣、总领朝政地王允“我那老友乃是被董卓强行征召。当时本称病不去。奈何被董卓以诛灭族人相威胁。这才就范。这些年来。无时无刻都在想着离开长安。只因董卓对朝中大臣监视甚严。一直未能成行罢了。如何会对国贼董卓存有丝毫同情之心?王允素有正直、果敢之名。这一次竟如此激进。如此糊涂!”卢植一掌重重拍在桌上。嗟叹不已。陈铄目光沉凝。神情严肃。脑子里飞快地运转着。王允将蔡邕送交廷尉治罪。如此严重地罪名。蔡邕地前景并不乐观。即使蔡邕是著名地文学家声誉卓著。在大汉百姓中颇有名望。但“与国贼相通”地罪名实在太大了。那些不明真相地愤怒地国人。会将蔡邕撕得粉碎想到这里。陈铄心头不由得一凛。问武师道:“蔡中郎乃海内名儒。德行高洁受人敬仰。这次被王允责难。难道就没有人站出来替他仗义执言吗?”“王允官至司徒,原本已没有多少人地地位能与他相提并论,设计诛杀了董卓后更总领朝政,为人处事的态度与以前大不相同,颇有些居高自傲,这种情形下,他根本听不进别人的劝告。朝中已有不少士大夫在设法营救蔡中郎,也不知能否起效。”听到武师的回答,陈铄和卢植二人面面相觑,陈铄对武师道:“你先回长安,继续打探消息。”“是!”武师离开后,陈铄很快找来了金戈铁马,联系到了阿牛,某城主的悠闲心情,顿时化为乌有,“晕死,竟然没有一下子想到这档子事!”阿牛知道,历史上的蔡邕正是死于狱中。凤翔必须在最短时间内作出有效反应于私。三国才女蔡琰就定居于凤翔,正主持着凤翔乐府,并导致三国时代的音乐奇才杜夔长驻于此;蔡邕的好友卢植,也定居于天下第一城,慨然接受了洛阳太守一职,为凤翔接下的重建洛阳任务创造出最宽松地外部环境,血色洛阳一役更是身先士卒,鞠躬尽瘁;蔡邕本人对阿牛的帮助虽不象卢植那样显著,但凤翔能在讨伐董卓战役中两面下注,蔡邕的牵线搭桥是其中关键的一环,讨伐董卓战役结束之后,蔡邕也一直在朝中帮凤翔说话!蔡邕早有归隐之心,凤翔城最有希望获得这位大儒的青睐,将爱女蔡琰送到青州便是明证,若非董卓阻挠,说不定蔡邕早已到了凤翔,与爱女、老友相聚。于公。蔡邕是汉末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在士人当中有着崇高的声望,无论谁将这样的一个人收于麾下,声望的提升是必然地。董卓在蔡邕称病拒绝后,不惜撕破脸皮以灭族相威胁。便是看中了蔡邕的影响力。自从前番与庞统一番深谈

  请收藏:https://m.bi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