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三章 交叉授权_重生之电子风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翻译过来就是知识产权核心。

  在芯片设计领域,芯片中设计集成的每一个功能模块,一个电路结构,都有着明晰的知识产权归属。成百上千的各种功能模块集成在一起构成了一块芯片。可以说每一款新型芯片都是一个专利包,在知识产权的保护下神圣不可侵犯。

  依靠前三十年的积累,新中国形成了一套强大而完备的工业体系,千余座覆盖各门类的科研院所和研究单位,使得中国在小到针头线脑,大到卫星火箭原子弹,任何一种产品的每一个零部件都能自行研发生产。

  尽管其中很多门类因为缺乏科研经费和西方科技封锁而处于落后,但依托这套强悍的工业体系和庞大的研发机构,中国在反向工程和模仿制造领域是公认的世界级水准。

  早在1979年,上海元件五厂和上海无线电十四厂就成功复制了英特尔的8080八位微处理器,由于不存在专利困扰,于是开始乐呵呵地制造用于国内使用。而西德仿制出该类产品是在1980年10月,比中国整整晚了一年时间!而苦练电子管神功的苏联在集成电路制造技术上存在大量短板,则是直到1986年才复制成功这块应用前景广阔的芯片。这一事实证明了中国当时的集成电路制造实力是非常强的,与世界第一的美国比起来,在cpu制程上的发展差距也不过只有5年。

  但正因为中国人太聪明了,西方对中国愈发警惕忌惮。而中国自己也觉得研发新产品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尤其是芯片这样的高科技高投入行业,任凭你在研发上投入海量的经费,结果东西出来没几年,不也照样能够被破解和仿制吗?再说国内市场对这种高科技产品的需求也并不大,老百姓消费能力低下,只能供给需要计算机的单位使用。于是上级部门也就愈发不重视新产品研发的投入。

  在有关单位看来,与其砸钱研发新产品,不如把钱放在前沿科技的研究探索上,毕竟基础科学研究才是增强国家科技实力的根本。

  如果中国始终不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那么这个想法倒也合乎情理,甚至是非常经济非常划算的聪明办法,可你一旦加入,那就傻眼了。

  中国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后,几乎所有科技制造产业都遇到了缺少核心技术的困境,今后不许抄袭模仿国外那些专利还未过期的产品,那生产该怎么办呢?

  自己研发?所需大量研发经费从哪里来?万一专利绕不过去的时候又该如何是好呢?

  于是大批企业只好花钱买专利授权,以确保产品不至于陷入专利纠纷,即便如此,每年遇到的外国企业对华专利诉讼还是连续不断。

  而在芯片的设计制造领域,中国一直是西方重点卡脖子的对象,尤其是美国

  请收藏:https://m.bi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