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8.蓝黑笔争夺战_最终诊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祁镜这套三联用药确实不合常规。

  先口服1g阿司匹林,按丹阳医院100mg一粒的规格,得一次吞下去10粒,看着就觉得夸张。吞完后立刻肌注8mg的维生素k3,再在50ml的50%葡萄糖里加入200mg维生素c,静脉慢滴。

  10分钟后高糖水滴完,再续上1000ml的5%糖水+400mg维生素c继续慢滴维持。

  这是在没有足够驱虫药物的情况下,一位基层社区医生配的三联疗法。阿司匹林一天三顿,整个疗程有四天,能有效达到驱逐胆道蛔虫的目的。

  相比起来,祁镜有肠虫清,只需要靠这种疗法刺激一下蛔虫,把它们赶出胆道即可。

  续上的低浓度维生素c挂上半小时后,病人腹痛明显缓解。服下肠虫清,继续用三联疗法辅助,这个折磨了他整整二十多个小时的右上腹终于消停了。

  不过解决了蛔虫,但病人的感染和高烧还在。

  当天下午四点,原本在左右徘徊的体温正式向40大关冲刺,五点时已经稳步抬升到了度,根本看不到回落的趋势。王廷当机立断不再观望,让护士做了物理降温。同时把之前用的头孢曲松换成了针对性不同的左氧氟沙星,希望能先把体温压下去。

  头孢曲松是三代头孢,左氧则是喹诺酮类的代表药,都是医院临床抗感染药物的中坚力量。

  虽然都属广谱抗生素,但两者都有各自适用的脏器范围和针对的细菌谱。

  之所以一开始用头孢曲松是因为病人仅有右上腹痛一个症状,而从代谢情况来看,头孢曲松在肝胆中的浓度更高,更适用于肝胆区域的感染。

  现在既然头孢曲松效果不好,那就换成更针对上呼吸道和尿路感染的左氧。

  在发现不了病灶的情况下,左氧没有让老头失望,效果不错。换药后没多久体温便开始回落,当晚十点退到了39度左右。

  体温是一个抑制细菌繁殖的控制器,体温下降就预示着细菌繁殖量的降低,也变相说明了抗生素所起的效果。现在病人感染的细菌对左氧很敏感,可以继续用药直至把它清除干净。

  第二天一早六点,病人体温已经回落到了度,早八点内急交班的时候是度。

  “这病人应该没什么大问题了,继续左氧吊着,等个血培养报告就行。”

  坐在王廷身边看着病历本上记录内容的是心内副高秦雪峰,昨天特地去精神病院帮忙会诊了一个精神病人,消磨掉了他一下午时间,所以祁镜和纪清都没碰见。

  45岁的矮个中年大叔,猥琐的地中海、隐约可见的老年斑、拉碴胡子、发福的身体,怎么看都和影像学的李智勇非常般配。

  不过因为家里有个贤内助,所以他身上穿着都很干净,遮掉脸还是能看出些主任的风范。

  “小祁,给我支笔

  请收藏:https://m.bi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