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8.基本态度_最终诊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下面这篇能看到中医经络的可能性,同时也能看到国内中西医内斗所带来的无人问津。中医固步自封,西医弃之弊履,没有科学工作者探寻未知的基本精神】

  【现在不是以前,信息化传播速度飞快,药方经络图早就传遍海内外了。治疗疼痛更是现代医学的一个大方向,继续如此,等国外研究完了,到时候才是真的丢老祖宗的脸】

  【对了那些脑残中医粉去看看觉醒年代,看看老一辈是怎么去芜存菁,怎么拿走文言文的精华,去掉糟粕,大力发展新文学,然后一步步走出西方列强环伺下的困境】

  【开历史倒车就是】

  4月10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携手《科学》杂志共同发布了125个全世界最受关注的科学问题。其中,在医学与健康板块,出现了唯一一个与中医有关的问题:中医的经络系统有科学依据吗?

  这个问题之所以出现,很大程度上恐怕是由于以经络为理论依据的针灸,存在广泛的临床应用,并且在欧美临床医生和权威机构中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认可。

  另一方面,中医“科学化”也是新中国的新气象。1953年12月上旬,在听取卫生部副部长贺诚等汇报时,谈了对卫生工作的意见,其中就明确提到“中医……必须批判地接受,把其积极的一面吸收过来加以发挥,使它科学化。”此后,他更具体的解释了如何“科学化”——“以现代科学来研究中国的传统医学规律”。

  解剖学证据大吵架

  中国国内部分中医从业者或研究者认为,“经络只存在于活人身上,在死者身上并不存在,因此是无法获得解剖学证据的。”

  有趣的是西方研究者似乎不知道或者不采纳这一说法,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就有不少欧洲医学研究者进行过经络的解剖学研究,1988年,hhee在他的论文anatoischestrukturderakupunkturpunkte(穴位的解剖结构)当中提出了“血管神经束”与经络系统的关联性。血管神经束(vascurnervebundle,vnb)为体内神经、动脉、静脉和淋巴管的结合体,比如颈部血管神经束就包括:颈总动脉,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减压神经。

  由于一些电生理研究显示出类似结论,这一理论一度被不少研究者引用,但是,它的说服力并不足够。

  2019年,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dicaniversityofvienna)以解剖学为首各部门的研究者仍然在联合挑战经络系统的解剖结构。他们解剖了4具完整的人体标本和2具下肢标本,认为vnb理论站不住脚,不能解释经络系统的解剖学结构,同时他们自己提出了新的理论,认

  请收藏:https://m.bi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