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3.重拳_最终诊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血液分为两个组成部分,血浆和血细胞。

  血浆是水和各种蛋白的混合液,血细胞则分成了红、白、血小板三大类。

  献血者经过血站采血后,血液会被封装进独立且唯一的储血袋中。在储血袋标识上,从最早使用的姓名,到后来的条形码都会竭尽所能地做到记录详尽,保证在输血出事后能第一时间溯源。

  此时血袋里的血还是全血。

  全血进入血液中心后会被送进成分制备科,在这里首先要做的就是“滤白”。即通过专门的滤盘装置,将血液中的白细胞分离出去(LR)。

  经过滤白后的血袋就会放入大型离心机进行血液分层。

  数分钟后,原本纯红的血液被分成了上下两层,上层淡黄色的是血浆,下层红色的是红细胞。随后,通过手工分离,全血被一分为二进行分装,一袋血浆、一袋红细胞。血浆会被速冻,红细胞则被暂存入2℃至6℃的冰箱。

  在国内,整个采血、滤白、分装的过程由国家统筹的血液中心监管。

  而在米国,血液行业起步早,发展迅猛,已经形成了一个发达而又复杂的工作网。不管是服务质量、技术还是管理能力,都位于世界最高水平。

  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因为制度等原因,他们的工作性质和目标在行业发展早期都有明显的金钱利益作驱使,所以处处都存在着恶性竞争。

  不管在哪个国家,哪个制度下,血液中心一直都处在整个行业的核心位置。

  国内因为起步晚和技术封锁,行业整体实力不及米国,但血液中心却是全国统一管理。而米国虽然能力很强,可不是一个整体,每家血液中心的成分都非常复杂。

  他们来自各个公司、社团甚至个人,下有散在各个社区的采血站,上有各家医院的血库和运输网络。同一地区的几个血液中心往往会因为这种相互覆盖的商业关系而产生剧烈竞争。

  纠纷是常态,但有时也能达成某种协议,进而维持着微妙的平衡关系。

  为了应对激烈的竞争,各个血液中心都是集科研、生产开发、临床三者密切结合的联合个体。他们有自己的经费来源,主要由米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拨款科研基金+专利转让收益+社会募捐,有时候也接受社会课题研究。

  这样的结构会带来相当活跃的科研氛围,但同时也会滋生出腐败内幕,而且难以做到全国统筹。

  血液行业的发展源头其实是战争,所以血液其实更像是一种战略物资。这种资源没有监管和统筹是非常可怕的,所以米国庞大的血液市场还是能催生出相应的管理机构。

  这些民间机构散乱在米国各处,最多时数量近百,各自之间为了血液资源争得头破血流。

  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头部四家:米国红十字会血液部(ARC)

  请收藏:https://m.bi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