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8章_清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处。

  虽说朝鲜国王换了人,但对辽东的土地,思密达们始终流着口水,垂涎三尺。哪怕一直未能如愿,也不惜编造历史。按照后世的话来说,万年的历史算得了什么,人家的祖宗来自火星。

  会同馆里的使臣们各自打着算盘,还关起门来开了几次座谈会,自以为做得机密。不承想,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锦衣卫的-监-视-之下,开会的内容全被写成了条子,一字不落的送到朱棣面前。

  在安南使臣朝见之前,朱棣一一翻过锦衣卫的汇报,看到朝鲜使臣私下里的谋划,冷笑数声,蔖尔小国,井底之蛙,当真是不长记性。

  “拟旨,令大宁,宣府,辽东诸卫自归附部落垛集壮丁。赵王领骑兵一千步卒三千巡视辽东,备御朝鲜。”

  内官带着朱棣的命令到了文渊阁,当值的杨士奇和杨荣领命,动利落的对圣旨加以润色。一切妥当之后,交由皇帝盖印。

  自解缙黄淮等奉命修书以来,文渊阁名为七人,实际已是二杨独大。

  杨士奇为人谨慎,行事周密,杨荣善于察言观色,体察上意,宫中每有旨意下达,都能做到令天子满意。因而屡次得到天子恩赏,以五品的官职,竟得六部天官礼遇。

  两人的风头渐渐压过了曾被永乐帝捧上天的解缙。

  在二杨面前,解大学士已然是昨日黄花。

  获悉文渊阁的排位变化,解缙纵有不甘,也只能咬牙认了。他被修书一事绑住了手脚,在道衍的眼皮子底下玩不出任何花样。

  解缙终究是个聪明人,知道《文献大成》的糊弄了事已让天子已对他有了看法,为今之计,只有认真修书,高质量完成本职工,才能让天子对他改观。

  为重新获得天子的信任,夺回在文渊阁内的地位,解大学士撸起袖子,集中精,全力以赴。

  有了他的带头用,书籍材料的整理和抄录速度变得飞快。参与修书的众人丝毫不敢懈怠,除了吃饭睡觉,其余时间全用来抄录典籍。

  挑灯夜战成了常例,谁敢说自己每日的工时间不满八个时辰,绝对会受到众人鄙视。

  大明的才子们日夜奋斗在岗位第一线,经过他们的手,一部载入史册的大典即将问世。

  修书的解缙不轻松,监工的道衍也是一样。

  比起解缙,道衍还兼任皇帝智囊。永乐帝遇到解不开的难题,总是会询问道衍一二。包括派遣船队下西洋,对安南的冷处理,背后都有道衍的影子。

  在召见过安南使臣之后,永乐帝又一次把道衍请大了西暖阁问策。

  道衍恢复了俗家姓名,身着官袍,头戴官帽,却始终顶着颗锃光瓦亮的秃头。

  永乐帝说了几次,道衍依旧故我。

  见无论怎么说都没用,朱棣也撒手不管了。

  大和尚已近古稀之年,只要别突发奇想,跑到哪个深古刹避世苦修,想怎

  请收藏:https://m.bi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