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09章_清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载寿数,继续在朝,恐无多少春秋。

  听完回报,朱棣沉默良久,最终叹息一声,下令开内库,取上等药材并宝钞五百锭送至在郑府。

  “赐本善人,和厚易直,为国之大才。”永乐帝提笔,旋又放下,只令白彦回传口谕,“传朕言,嘱其好生养病。”

  “奴婢遵旨。”

  退出暖阁,白彦回遣人知会司礼监和内官监,开天子内库,即便有圣意,也必须叫上两监掌印。

  白公公离开后,锦衣卫指挥使杨铎请见。

  “宣。”

  永乐帝随手翻一封奏疏,看了两眼就丢到一边。

  锦衣卫上报,苏松诸郡大水,有司却蔽而不闻。递上奏疏,却说什么桧花为瑞,不知所云!比照青州-贪-墨案,两府三司都要问罪!

  “臣参见陛下!”杨铎跪地行礼。

  “起。”朱棣问道,“何事?”

  “禀陛下,贵州回报,平王于普安州私设儒学,数名大儒慕名驰奔。”

  朱棣猛然抬头,目光如电。

  “可有实据?”

  杨铎取出备好的条子,呈送到御案前。

  不到百字,详细列出儒学所在,教授的各项课程。以及授课儒师名姓籍贯,是否曾被朝廷征辟,在朝为官。

  捏着条子,朱棣气得眼底泛红,怒极而笑。

  这张纸上,至少有三人曾被朝廷征辟,却端着架子,不肯给他面子。如今却主动投向平王,在儒学中授课?在这些士人眼中,他竟然不如自己的儿子?!

  好,很好!

  朱棣怒火中烧,似猛虎要择人而噬。

  杨铎恭立不言,不喜不怒。

  “杨铎。”

  “臣在。”

  “再派人去普安州。”将薄薄的宣纸一点一点攥紧,握在掌心,朱棣一字一句道,“这上面的人,都给朕‘请’到京城来。”

  “臣遵旨。”

  杨铎领命,退出暖阁。

  阳光依旧刺眼。

  杨铎微微眯起双眼,狭长的眼尾,似带着锋锐。站在门旁的宦官不由得退后一步,打了个哆嗦。这位杨指挥使,愈发的没有人气了。

  回到锦衣卫北镇抚司,杨铎即刻遣同知纪纲带校尉力士十数人赶往贵州。

  “尔等归来,天子定不在京城。人先关进诏狱,不必动刑,等天子北巡归来再做计较。”

  “是!”

  纪纲领命,走出被镇抚司前堂,亲自点人,备好马匹路引,赶在城门关闭前飞驰而出。

  弹劾锦衣卫?

  想把锦衣卫当垫脚的石头踩?

  纪纲冷笑,亲王如何,得士人拥护又如何?钝刀子割肉,可比一刀了解痛上百倍千倍。

  对杨铎,纪纲佩服,更多的却是恐惧。

  探子上报的消息,分开看都算不得大事。换做平时,兴办儒学,平王或许还能得到嘉奖。可偏偏赶在许思恩事发,天子气不顺,经指挥使上报,立刻引来雷霆之怒。

  如果之前对杨铎还有一丝不服,自此之后,纪纲再生不出半丝争胜之心。

  得罪了

  请收藏:https://m.bi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