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95章 192.高情商:别喝冷水_谈个恋爱就出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明天白天更新,今天晚上就不熬夜了》

  《片断》一开篇就大致描述在某些方面误导人的截然分别,我们不难看出,为什么克尔凯郭尔特别关注黑格尔对宗教的看法。因为,无论黑格尔的其他观点是怎样的情况,黑格尔的唯心论以一种鲜明的绝不妥协的姿态反映了一种观念,即对人类理性来说,实在可以变得完全透明。同样地,这种唯心论并不满足于仅仅为公认的基督教教义提供理论支持,它还要为其真正的——即便是潜在的——内容提供一种正确的读解。不过,这样做的话,它实际上似乎——至少在克尔凯郭尔看来——改变了它们,剥夺了它们的基本特质,把它们鲜明的特征视为一种不成熟观念的并不重要的表现;对于这种不成熟的观念,哲学注定最终要超越它。用他自己的话说:

  如果一个人喜欢异教胜过基督教,那绝不是头脑糊涂,但如果他发现异教是基督教内部的最高发展形式,这对异教和基督教两方面都是不公平的……思辨运动为自己完全理解基督教而感到自豪,同时,它把自己说成是基督教的最高发展形式,可是非常奇怪地发现并不存在一个“彼岸”。它把关于未来的生活、关于另一个世界的观点,以及类似的观点都说成是诞生于有限理解力的辩证局限性。

  (《附言》第323页)

  当然,这并不妨碍黑格尔一派经常利用宗教语言来表述自己的观点。克尔凯郭尔的看法——“基督教的整套术语被思辨的思想挪为己用”——可能是夸张的说法,不过并非无中生有。因此,黑格尔自己在谈到绝对精神的性质和发展时就经常提及上帝,甚至把自己的哲学称为“神正论”:他还乐于把自己的哲学体系与基督教的历史维度合并,把类似道成肉身这样的观念看做表达了人和宇宙进程的关系,在这一进程中,人作为一种有限的、具有自我意识的存在必然参与其中。不过,我们还不能说他是个正统的有神论者、基督徒或别的什么。我们早先已经看到,黑格尔的精神无法离开人而独立实现,终极真理也不是通过神恩“从外部”灌输给我们的。他着力否认,对于自主、自我识别的精神原则这一根本观点,超知觉的“彼岸”——不管它被认为是形象化的,还是被抽象地认为是康德式的假设或“观点”——是内在的;这种精神原则在人类世界中完善自我,它只能通过像我们这样有意识的动物才能了解到自己。黑格尔在他的《百科全书》第三部分中说,上帝正因为知道自己是谁,才是上帝,而他只有通过人才能认识自己。

  不过,坚持认为——尽管找了种种托辞——黑格尔对宗教的读解严重歪曲了基督教思想的真正意义,这是一回事;评价

  请收藏:https://m.bi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