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章 别说了,我今天就开始造反!_带着名将混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召入京师应试,却没被授为僧官,只获赐僧衣。毕竟,他不是那种掌握圣人之言、君子之道的治世之臣。在处理公务和理清国家大事方面,他似乎也不怎么擅长。

  姚广孝这位道衍和尚,他就是治世之臣的反面,属于乱世之臣。他掌握的是阴谋诡计,权谋手段,精通厚黑学。这样只能乱世而不能治世的人,自然不是平定一统的时代所需要的。

  直至五年后,他才被人推荐入天界寺,谋取了一僧职。

  而这一年,他已四十八岁了。

  两年后,他毅然决然地跟随燕王朱棣去了北平,在庆寿寺做了主持。只不过,如果他真的只做主持的话,也就不会发生那么多的事了。

  这位本该在寺里念经的和尚实在不称职,他主要的活动地域并不是寺庙,而是王府,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用同一个命题劝说着朱棣——造反。

  从后来的史实看,道衍这个人并不贪图官位,也不喜爱钱财。一个不求名不求利的人,却整天把造反这种事情放在嘴边,唯恐天下不乱,是很奇怪的,他到底图什么呢?

  很明显,道衍是一个精神正常的人,也不是那种吃饱了饭没事干的人,造反又不是什么好的娱乐活动,为何他会如此热衷?

  如果从这个人的经历来分析,应该是不难找到答案的,驱动他的是两个字——抱负。

  道衍是一个失落的人,他学贯古今、胸有韬略,却因为种种原因得不到重用,在被朱棣带回北平的那年,他已经五十岁了。

  青春岁月一去不返,时间的流逝增加了他脸上的皱纹,却也磨炼了他的心。一次又一次的等待,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使得这个本应在家养老的人变成了一个火药桶,只要有合适的引线和时机就会爆炸。

  朱棣就是那根引线,风云际会的时代就是时机。

  之后发生的事情,后世之人都知道了,那便是道衍和尚功夫不负苦心人,真的让朱棣造了反。并且,他非但让朱棣在造反的道路上狂飙猛进,最后还造就了华夏历史上,唯一一位以亲王身份造反成功的壮举!

  现在,系统将他派到了何咸身边,让这位天生的造反阴谋家,走到了比明初更风云际会、山河破碎的时代。

  何咸难以想象,这位道衍和尚接下来与他的一番话,会给这个时代带来怎样翻天覆地的改变。

  两杯热水,摆在了何咸和道衍的面前。

  虽然何咸很想奉上一杯香茗,表示自己对这位猛人的诚意。可惜汉代只有煮茶,没有明代时已清香宜人的泡茶。

  幸运的是,喝什么并不重要,两人其实也根本不在乎。接下来要谈的,才是重中之重。

  热气氤氲,袅袅地飘在道衍面前,使得他的面容看起来有些模糊。何咸则有些紧张地摸着水碗,似乎期望热水的温度,驱赶他心中的寒意。

  看到这一幕,道衍和尚忍不住笑了:“施主,莫非没有造反的胆气?”

  道衍和尚开口的第一句话,就让何咸的手忍不住又颤抖了一番。虽然心中早有准备,也知道造反是他目前唯一的出路。可道衍就这么堂而皇之地将这等丢命的活动说出来,何咸一时还是有些难以接受。

  “也是,施主乃穿越人士,比起这个时代的人,多出了一千八百年的知识。胸中所怀、腹中韬略,其实并不比和尚差多少。甚至单从眼界来说,施主比和尚更宽广。”道衍眯起了眼,悠悠喝了口水。可他的目光,却仿佛在打量着何咸的灵魂。

  然而,就在何咸组织了一番语言,准备开口的时候。道衍忽然毫无征兆地将水碗砸在了案几上,声色俱厉地向何咸吼道:“可正因为如此,施主死时,必然会被烈油烹煮,千刀万剐,难留全尸!”

  语破天惊,道衍如晨钟暮鼓的咆哮,直刺何咸的灵魂,令他逃无可逃,忍不住凄厉大叫道:“不要再说了,我决定了,就从今日开始造董卓的反!”

  带着名将混三国

  请收藏:https://m.bi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