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1、狂士楚歌_[三国]得罪魏国全员后我走上了人生巅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遇刺时登到了顶峰。

  只可惜曹操身边猛士云集,曹操本人又果决大胆,在这一场刺杀中竟然命大未死。曹操从来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哪怕他并无证据证明这场刺杀与皇帝以及保皇派有关,却仍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关押密诛伏皇后、董贵人等,以雷亟之速剪除不明势力与保皇派中的中流砥柱,将天子彻底沦为孤君。

  在这种情况下,哪怕刘协尚存一些人手,本身又有帝王之才,也大势已去,几乎没了翻身的可能。

  实际上,刺杀曹操一事本就已是孤注一掷,不成功则万事休,这也是刘协以阳谋立曹丕为公的原因。

  天子一言九鼎,若只是为了挑拨曹操父子二人,他本无需献出一个魏公之位。

  诏书下达后,保皇派自知大势已去,消沉了不少。一些并不坚定的家族准备寻找出路,向曹操低头。反倒是曹操的拥护者,有一部分生出了不同的心思。

  谁都知道曹操年事已高,又常年征战伤了身,没有几年好活。何况曹操起势多年,身边早有一批信重的大臣,僧多粥少之下,不被信任、重用的朝臣自然跟随诏书把目光投到了他的儿子曹丕身上。

  撇开早已死去的曹昂,曹丕具嫡长子之名,正值壮年,身边又无多少幕臣班底,若能投效于他,将来总会更进一步。

  原本众人还在小心观望,毕竟曹操生了许多优秀的儿子,除了曹丕,同为嫡子的曹植更具才名,而更年轻一些的曹冲聪慧非凡,远非常人可及——直到一纸诏书砸下,许多人对曹丕趋之如鹜。

  天子之命,钦定魏公,不管曹操是什么想法,获利的是他儿子曹丕,只要他还没昏了头,连最后的体面都不给天子,彻底展露不臣之心,他就不会明着抗旨。

  已有大胆的人想要接上曹丕这条线,可不等他们将想法化为实际,坊间突然传出一则奇怪的传闻。

  有一个朝臣突然做了个噩梦,梦见自己白发苍苍之际,竟然朝自己儿子下跪。因为梦境太过真实,他起来之后当即召来儿子,拿祖辈传下的鸠杖打了一顿,斥他不孝。

  那儿子懵头懵脑地挨了顿打,也是憋屈的不行,四处与人诉苦,竟然还因此找到几个难兄难弟,也都因为自家老父做了个“行礼”、“让车”、“让路”的梦,把他们教训了一顿。

  原本城中的民众只把这话当做玩笑来听,可相同的事迹出现多了,不少人都啧啧称奇,心里泛起嘀咕。

  东汉讲究谶纬之学,几个人同时做含义相似的梦,不得不让民众往玄而又玄的天命方向想。

  就在这个时候,不知是谁提起了最近轰动一时的诏书,想到被钦点的魏公,不少人露出微妙之色。

  这要是曹丕成了魏公,就是爵位最高的诸侯,曹操哪怕高居丞相之位,也得给他儿子行礼。

  原本对朝中诸事缺乏理解与关注,只是在外围看着热闹,甚至觉得“封魏公的不是那个曾经屠城杀名士的曹操也挺好”的民众,顿时对曹操生出几分同情之感。

  威风了大半辈子,若真的要给儿子行礼,这是得有多惨啊。

  请收藏:https://m.bi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