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三四八、名缰利索_大宋金手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职者,都不得参与阶衔品评,有阶衔者若为官,便视自动放弃其阶衔。”赵与莒知道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但这种儒家内部的争执,他还可以尽可能地将之按住在学术争论的范畴之内。

  虽然这有些自欺其人,可赵与莒深信,只要自己这个强势君主在位,儒学的党争便不可能在政治上造成太大伤害,而他之后……若是在他死前还未能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约束各方行为和分配各方利益的制度,那么他这次穿越便只能算是失败了。

  知道天子决心已定,余天赐便只有应承下来,这几天到他家来递条子送拜贴的人许多,可这消息传出之后,只怕他要考虑一下搬家的事宜了。

  儒林并不知道即将发生的事情,这就象当初李世民采用科举制度而将天下英雄收入囊中一样,赵与莒的阶衔品评制也让天下读书人过剩的精力消耗在无休止的学术争议中。这样做的一个副产品是儒学的空前繁荣,在接下来的几年当中,各种专门面向儒生的杂志报纸如雨后春笋,儒家典籍纷纷被重新阐述。

  秋爽放下报纸,大宋日报上刊载的正是阶衔品评制将要推行的消息,他也是聪明人,加上又对赵与莒极为了解,自然看出这背后的玄虚。虽然还不全,却也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官家这一举当真厉害,从今往后,儒生便再难同一了。当初儒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只怕未曾想到过会有儒生内部争得血雨腥风之日……”

  列车发出隆隆的声响,让习惯了安静生活的秋爽有些不适应。他轻轻拍了拍自己的额头,起身为自己倒了一杯水,或许因为职业的缘故,他没有选择那种温水,而是选择了滚烫的开水。

  当他回到自己位置上时,发觉自己对面原来空着的座位这时已经坐下了人。那是个倭人,服饰与宋人不同,据说是保留有大唐风范。不过这些年来,因为与大宋交流日深的缘故,倭人当中也有相当部分改着宋人服饰。

  见他目光投来,倭人恭恭敬敬地起身,向他鞠躬道:“打挠先生了。”

  秋爽笑着放下水杯拱了拱手:“请坐,请坐。”

  大宋是礼仪之邦,倭人的多礼虽然做作,但确实是发自内心,他们对于大宋的一切都是如此羡慕与向往,对于创造这一人间奇迹的大宋百姓又是如此尊敬,据说在倭国本国有法律,凡与宋人同行时若不向宋人行礼,便得治罪。

  这也是其招徕宋国商贾、讨好天朝上国的意思。不过官家对此似乎不以为然,对于倭国的技术壁垒相当严格,以秋爽的身份,知道一些旁人不晓得的秘闻,天子对于倭人,似乎有一种天生的厌恶。

  “先生相貌不凡,莫非是大宋的官员?”那倭人一口宋话说得非常流利,自从天子严令倭国、高丽等藩国要推广宋

  请收藏:https://m.bi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