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9章 凌迟吴三桂_扛着AK闯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猪给解了……

  唉!吴老爷生前也是体面人,刘鸿渐暗叹道。

  处死了吴三桂三人,刘鸿渐也没有命人打扫,就这么晾在了烈日炎炎之下,数万士兵全程看着,没有作声。

  接着刘鸿渐提升山海关参将王元霸为副总兵,唐峯、向雄也由游击升为了参将。

  而他自己则为三边便宜行事大将军,总揽山海关防线大权。

  为了一改一味防守的被动局面,刘鸿渐规定出战时,实行连坐制,士兵后退,士兵所属小旗以及旗官编入敢死营,小旗退,总旗连坐。

  所谓敢死营,是对犯了过错军人的一种处罚方式,军队里处理违反军队的军人,多是简单粗暴,编入敢死营,冲锋在前,撤退在后。

  活下来是你命大,赎清了罪过重归原职,否则,去找阎王告状去吧!

  对于总兵大人的军规,士兵们也无多大反响,本来嘛,后退者死几乎是所有部队的第一条军规,只不过现在变成一个后退,一群人死。

  嘶——士兵们左右看看,突然感觉有些头皮发麻,以后干仗可得用点心了!

  当天晚上刘鸿渐给皇上写了封奏疏,简单的给崇祯汇报了自己的工作进度,以及对吴三桂的处置方式,查处银两的用途,刘鸿渐也提了一提。

  毕竟数额太大了,明朝一年的财政收入才堪堪四百万辆,想留下这么一笔巨款,必须说出明确的理由。

  书信由锦衣卫负责呈报给崇祯,锦衣卫有自己的消息传递渠道,从山海关到京城,快马加鞭连夜赶路,不消三日便抵达京城。

  七月十五日,北京城皇极门,崇祯皇帝临门听政。

  底下大臣有的上奏说某某地发生蝗灾请求户部派银赈灾,有的御史则弹劾某某地的一个县官贪赃枉法,奏完事的臣子见崇祯不言语,只得起身行礼退回班列。

  崇祯这几天一直惴惴不安,他的心思都在山海关那边,于是索性只要不是关乎大明存亡的大事他都懒得理,反正稍后会由内阁待其处理。

  内阁首辅吏部尚书郑三俊,次辅兵部尚书李邦华,其余阁老均为几个大学士。

  崇祯在位十七年,换了五十多位阁臣,却越换越觉不趁手,但自从大臣们吃了那次鸿门宴,现在这新组的内阁明显比之前好多了。

  虽然偶尔也会闹点小摩擦,但基本他下达的命令,底下人也确实在按部就班的执行着,当然,这其中少不了锦衣卫的功劳。

  得了刘鸿渐命令的梁阳,扩充了锦衣卫的编制,只在京城周边就布置了近万人,其余人手分散各地,锦衣卫就向黑暗中无所不在的眼睛,让一切宵小战战兢兢。

  崇祯机械般的摆摆手,示意他明白了所奏之事,不时又有一个御史右跨一步准备奏事。

  “皇上,山海关来信使了……”

  作为一个太监,在朝臣议事之时如此大呼小叫,治他个杖

  请收藏:https://m.bi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