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一十二章 清洗风暴_狙击南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如往常,拜谢大盟!还见到了几位粉丝榜上的熟面孔,俱以打赏或月票支持,很开心。)

  华王新婚遇刺,刺客竟是信王赵榛!

  这个爆炸性消息,引发了长安,乃至天枢势力的一场地震。

  王之遇刺,常常预示着一场政治阴谋,而阴谋破产,也将昭示接下来会有一场大清洗。

  当所有人都在惶恐不安时,华王果然采取行动了。

  不过,与众人想像中的那种城门封闭、大肆搜捕、锁拿枷号、家家泣号的白色恐怖场面不同,搜捕行动,非常低调而克制。

  正出使长安的金国使臣乌陵思谋,亲历了天枢势力这一场政治动荡,并将其目睹的整个过程记录下来,回国之后,交与国主参要。在这篇名为《天枢乱》的半日记式文章里,乌陵思谋详细描绘了他的所见所闻:

  “……猝见数名天枢保密局密探,率万年县(长安治县)衙役十余人,驱厢车至某官员府邸。趋大堂,宣罪状,定逆名。官员伏罪,除官服,着素衣,与家人别。未枷锁,请入厢车,载之而去。家眷悲泣,邻里问之,言道未曾有冤……”

  “……此搜捕行动,持续五日则止,动如雷霆,收如聚雨,目标异常明确,几无滥捕滥杀之事。显示华王在遇刺之前。对属下官员忠逆,洞若观火。最令人击节之事,莫过于拘捕手段,温文有礼,颇得古人之‘刑不上大夫’之真髓。所系人犯及其家眷,亦因此未出现过激之举,配合入彀。此实为我朝可师范之举……”

  正如乌陵思谋所见,狄烈首次展示了汲取自后世的文明执法理念。

  从大局上说,天枢势力正处在欣欣向荣的转折时期。这个时候,绝不宜因为一次未遂的刺杀事件。大肆捕杀。搞得满城风雨、人心惶惶,大好局面,毁于一旦。

  从个人而言,那种锁拿枷号、系于囚笼、巡街示众的彻底践踏人格的行为。既是侮辱这些曾经的天枢官员。又何尝不是在侮辱狄烈这位天枢最高领袖?

  说白了。这些宗室官员只是政治犯,不是穷凶极恶之徒,没有必要带枷上锁。以相对文明的方式。请入密闭的厢车,保住其颜面,一路直入州府大牢。以此方式拘捕,无论被捕官员是否觉得冤屈,都不至于产生强烈对抗情绪,为下一步审讯,打下良好基础。

  刺杀事件发生后,狄烈很快调查清楚,这是赵榛的个人行为,所以不宜打击扩大化。目前与赵榛颇有往来的只有几名五马师军官,是否参与此事,不得而知,但就凭着他们与赵榛的亲近,就必须拿下,革除军籍,以防万一。

  早在建炎二年,传国玉玺事件之时,就有不少宗室与官员士子跳出来,认为应将玉玺送还建炎朝。结果弄得狄烈很被动,之后一直雪藏玉玺,都不怎么敢用。从那时起,保密局

  请收藏:https://m.bi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