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百一十二章 清洗风暴_狙击南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包括部分三星官员,大部分选择离开天枢南归。但无论在什么时代,总有这样的人——不认同你的理念,不认可你这个上司。却又舍不下手里的饭碗。该走不走,怪话不断,最终成为一锅好汤中的老鼠屎。

  狄烈给阿术下达的命令非常明确:不扩大、不株连、不枉不纵、有礼有节,将二星以下的老鼠屎一锅端。正好。名单上大多数人正齐聚长安祝贺。都不用缇骑四出。直接拿人就行。

  这群上了黑名单的家伙,那个没有一屁股的屎?保密局的档案室里,随便都可以抽出一沓沓这些人曾经攻击狄烈本人与天枢城政策的罪状。只是大宋向来不因言获罪。天枢势力也讲究言论自由,缺乏一个适合的籍口,不便动手而已。

  如今,赵榛刺王事件,正可成为清洗天枢政坛的最好籍口。

  先从与信王有关的二星以下宗室与官员下手,所有平日对狄烈不满的言辞,在这非常时期,全部成为心怀怨望、图谋不轨的证据。罪证上交,引起渊圣皇后与军方的极大愤概,朝野上下,极力要求严惩不贷。

  保密局趁热打铁,不断将范围扩大,网越收越紧,逐一将二星以下宗室官员全部囊括进来,一网打尽。仅仅只用了五天,就完成了狄烈要求的“大扫除”。最难得的是,没有引发朝局与军队的大动荡,甚至连长安城都没戒严,百姓生活如常,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放在过去任何一个朝代,象这样满城抓捕近百名官员,早已闹得满城风雨,观者如潮,人心惶惶了。而狄烈采取的人性化逮捕行动,则将这种负面影响,降至最低,行动结束,人心犹安。

  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斐然成效,除了保密局资料齐备、证据确凿,确保了抓捕的准确即时,更重要的是狄烈做为一个后来者,有太多的历史经验教训可借鉴——往后推三百年,厂卫鹰犬之害;再推八百年,有整风之痛。这些,都是深刻的教训,须引起足够的警惕。

  保密局虽然好用,却是一把双刃剑。战争时期,不得以而用之;到了和平时期,就得小心使用,以免伤人伤己。所以狄烈始终未授予保密局执法权。换而言之,保密局的密探,只有侦查权,无执法权。若要执法,只有两个途径:秘密执法,须狄烈亲自签署命令,狄烈若不在帝都,则由张角与阿术联名签署;公开执法,则请长安府县衙门配合,出动衙役。

  如此次大搜捕,便是保密局与长安府县各衙门联合行动的结果。

  打击一批,震慑一批,不扩大、不株连——也就相当于给保密局这把利剑套上了鞘,以免乱斩乱刺,割除了腐肉的同时,也伤害了好皮肉。

  从结果看来,行动很成功,狄烈还算满意。

  宗室文臣的处理很痛快、很迅速,但涉及到军队的,

  请收藏:https://m.bi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