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四百六十章 祖制与变通(求月票!)_奋斗在新明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典卷五》,大部分人心中都闪过一丝疑惑,会典卷五里有什么内容可以为李佑撑腰?包括钱太后。

  李大人自然不会让大家疑惑太久※音铿锵有力,响亮的对慈圣皇太后奏道:“会典卷五内有廷推之则!无论何种廷推,参与朝臣只不过大九卿。及部、院、通、大诸司的三品以上堂上官。亦或有掌印科道,有时也有五品以上部院官。但遍览全书,从未见有宰辅、君上可以参与廷推之例!”

  国朝大九卿,指的是六部尚书、左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九个人♀乃是外朝文官最核心的大佬。

  部、院、通、大的三品以上堂上官,指的是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中三品以上的坐堂官员。其实主要就是六部的侍郎和左副都御使♀是外朝文官中仅次于核心大九卿的大员。

  所谓堂上官,就是正经在本衙门办公的坐堂官员,不是那种外派加虚衔的尚书侍郎之类。

  掌印科道,则指的是六科十三道中资深的掌印御史、掌印给事中。

  李佑的意思就是,根据大明会典,本次廷推最多只应该由上述这些官员参加,是外朝官员的事情。太后和辅政内阁大学士都该靠边站去,在宫廷静等结果就好,不要随便直接插手外朝的事务,不然就是违反了祖宗法度!

  当然,内阁与太后绝对不是没有权力的,只不过内外朝分工不同♀朝廷推结果必须要上奏太后,并下发内阁形成正式诏旨,这才算完成全部程序。

  但其余程序都是以后的事情了,李佑自觉马上就要被淘汰,哪里还顾得上思考以后?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先把眼前现场这关闯过去再说了。

  听到李佑捅破窗户纸,满殿顿时泛起恍然大悟后的嗡嗡议论之声,众臣互相七嘴八舌起来,也没人在乎礼仪不礼仪了。

  李佑所说的这些,别人不是不知道。只不过这十年来,朝廷一直遵循着眼前这种廷推慕,并习以为乘。

  十年不算短,时间久了,大家便渐渐淡忘了老规章,如今经李佑提醒,顿时都有所记忆了,除了入朝不到十年的新人。

  看热闹的人啧啧称奇,这李佑是怎么想到这里的?居然寻章摘句老雕虫去了,从几十年前修订的两百多卷会典里将相关条款搬了出来。

  刚才跳出来指斥李佑“大胆”彭阁老被会典堵住了嘴,愤怒的险些失态。若都要严格按着大明会典,那么连内阁这个执政机构都没有!还好没有失去理智,说出“会典不足以采信”之类大逆不道的话。

  确实,在大明会典中,内阁只是翰林院的一个分支机构,相当于翰林院驻皇宫分院的角色,这就是内阁在国朝法理中的真实地位。所谓有宰相之名,无宰相之实,有宰相之权,无宰相之位。

  其实即使不参与廷推,内阁依然可以对结果施加影响

  请收藏:https://m.bi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