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274章 潜州今后的道路_重生之衙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李惠继续阐述自己的观点。

  柳俊望向他的眼神中,明显带上了欣赏的神色。

  透过现象看本质,正是一把手最应该具备的几种基本条件之一。

  “目前这项制度,因为市里县里的重视。开展得还算有声有色。我们就要趁热打铁,抓住时机。

  发展另外的民间组织,来予以互补。津东市进行的农民合作形式,我认为就很好。农民们自发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个的小团体。共同进退。这样,壮大了力量,因为人多,也能及时交换信息。我看可以鼓励他们搞起来。当然,只是鼓励,政府并不包办,也不直接插手干预。譬如白湖县的生态农业和特色养殖业,其实就已经出现这种模式了。几户,十几户村民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小小的公司,一起与收购方谈判。效果比农户单打独斗要好得多。”

  “嗯,这个办法可以试一试。宜早不宜迟,马上就可以进行宣传鼓动了。对于已经出现的合作体雏形,要注意进行引导和扶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另外,关于信息不畅的问题,我也有个建议。市里可以考虑在全市所有乡村都建立阅报栏,及时将报纸上的讯息传播到各个乡村去。今后,如果电脑普及了,还要争取将落网建到农村去。”

  柳俊弃充说道。

  李惠便有些兴奋:“书记这个指示非常英明,我马上着手去落实。”

  柳俊笑了笑,站起身来,极目远眺,做了两个深呼吸,感觉胸怀大畅。李惠也跟着起身,掏出烟来,递给柳俊一支,又紧着给他点上了火。

  “市长,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品牌的问题!”

  柳俊抽了两口烟,若有所思地说道。

  “品牌?”

  李惠略略一怔。这位年轻上司的思维,还真是跳跃性的,刚刚都在关注农村和农民增收,一转眼就跳到了品牌上头。

  “对,就是品牌。眼下,我们潜州的几个开发区,尤其是南滩开发区,确实是引进了不少的外资企业,生产的产品也是供不应求。我们的一些同志,就因此而沾沾自喜,认为这就足够了,只要简单放大,多引进一些外资企业,我们的经济就会同步增长。其实,这是很短视的行为。”

  柳俊轻声说道。

  李惠心里一凛。在此之前,他就是这样的想法,柳俊已经打好了基础,也做好了模式,他只要萧规曹随就行了。

  “仔细想一想,这些企业,有多少是我们自己的?他们生产的产品,真的是属于潜州的吗?还是只贴了个潜州制造的牌子?说得难听点,我们现在不过就是一个出租地皮和厂房的包租公。这些企业并没有在潜州落地生根。以后,遇到什么风吹草动,或许别的地方提供了更优惠更便利的条件,他们就会跑掉。城市要发展,要有后续的动力,一定要立足于培养自己的企业和自己的品牌。这个才是立足的根本。你和同志们,要多在这个方面想办法,出新招。”

  柳俊说着,不由又想起了后世大肆宣扬的“我国制造”口号。以第一制造大国的地位沾沾自喜。其实,就算是第一制造大国,说白了,也不过是第一打工仔而已,主动权始终掌握在别人的手里。

  ,万

  李惠连连点头,双眉紧蹙,若有所思。

  请收藏:https://m.bi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