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三回上_红楼之风景旧曾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先抬眼,望见河对过老大一座牌楼。便过了桥,到牌楼西转,见沿河岸一条巷陌,路面也不甚开阔,只是条石青白齐整,十分的洁净。巷口立一座四角小亭,亭中矗一块石碑,方顶螭额,碑上镌三个字“早科坊”——这般架势,却不是一般的地名了。谢楷虽一心寻亲,不能如平常游兴时宽怀缓步,到一地则究其竟,凡事皆细考缘故由来;但他大家公子的出身,又曾几番游学,眼界见识既非一般,此时只望几眼、行两步,便知此处大不寻常,竟是大有石头城乌衣巷气息风度。

  原来这“早科坊”是从南宋时得名,乃是状元霍端友之孙霍超龙十八岁上登进士第,理宗为其年少有为,特令地方改其所居坊名为“早科”以示嘉奖。正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读书、科举原是延陵风尚,又得朝廷旌表,文风自是益淳。如此数百年流传,而今这一带所居,官宦豪门还在其次,头一等多的就是读书人家。人常言“腹有诗书”如何如何,其实蕴内形外,世上诸事莫不如此,居所之流又如何能例外?因也无怪谢楷觉察异样。只是他虽觉察不同,却也不甚在意,一双眼只在各家门户上逡巡。

  不多时,谢楷果然便望见有门楣上钤了“顾府”两个字。门底下坐了个老苍头,身上裹了夹袍,正笼了手晒太阳。谢楷心喜,忙两步上前,随口报了名号,就要入内。不想那苍头眼睛一翻,一撑手臂,顿时就将他拦住,一边问他要名帖信物表记来。

  谢楷听到他问信物表记,不由地顿时一呆:想他本是临时起意,赶着来的,先在船上时也只想借章回家中居住,连顾府的一丝影儿都不曾想起,身上哪里会带着什么名刺?也没有南京外祖家书信,于是被苍头拦住,死活不让他进门。谢楷没奈何,只能再三地说自己身份,与家主人甥舅之亲,又数出六七个人名、四五桩故事当作佐证。

  那老苍头见说到金陵名门大族,越发地郑重,不敢怠慢。仔细听他言语,虽自己不尽知晓,人物故事倒也有大半都对得上,心中不免更加认真了几分。然而他又看谢楷虽形容不俗,一身上下却是极素,又不是锦缎织罗,通身除了腰上一只藕色扇袋,其他佩物一概全无,又怎么肯信了他便是谢家子弟、家主至亲?就不当招摇撞骗之徒,也不免小心问诘几句。

  谢楷乃是家中幺子嫡孙,自幼的金尊玉贵,素日里长辈爱怜宠溺犹恐不及,便是求学游历在外,有父祖伯兄官场上得力,一族的盛名下头自亦是人人趋奉,他哪里就禁得住这个?一时脾气挑动起来,虽明知身份场所不合,却也顾不得了,当时便口舌纠缠起来。

  只是谢楷不知那老苍头起疑,倒有一多半是为了自己身上衣物的缘

  请收藏:https://m.bi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