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八十七章 人命大案_三国重生之我是路人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曹操扳起脸来,双道冷电般的目光向台下射去,只见说话之人是尚书崔琰。当初曹操初得翼州之时,听闻崔琰甚有才学,不为袁绍所用,便辟为别驾从事。一日他从容对崔琰说道:“昨案户籍,翼州可得三十万众,真是个大州啊!”崔琰正色道:“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同室操戈,翼州百姓方易子而食、暴骨原野。当此生灵涂炭之时未闻王师以仁义为先,存问风俗,救民涂炭。而校计甲兵,唯此为先,这岂是翼州士人所希望看到的?”曹操闻言脸上变色,跪拜受教,觉得此人直言敢谏,便破格提拔,让他教导曹丕读书,曹丕虽然很讨厌这个席不正不坐,肉不正不食的正人君子,但碍着曹操的面子,也不得不对其礼敬有加,摆出一副虚心求教的样子。曹操见崔琰教导有方,便对其更加器重,短短数年时间,便官至尚书,实可谓是青云直上。此时他正眉飞色舞,神情激昂,却听到这么一句逆耳之言,不禁勃然大怒,向司马懿瞧了一眼,使了个眼色。

  司马懿道:“季珪之言差矣,魏公爵位可是皇自己下诏加封的,明公三让不可得,这才不得已受之。怎能说是明公逼皇上封已为公?”

  崔琰淡淡一笑,道:“数百大臣连名上表劝进,皇上又怎能不答应,怎敢不答应?这不是威逼是什么,区区三让又岂能塞得住攸攸众口?”

  曹操面色铁青,伸手在桌案上重重一拍,叫道:“崔琰!你……”

  崔琰向曹操瞧了一眼,面色不改,正色道:“皇上虽然暗弱,终究是君。明公虽然英明,毕竟是臣,以臣逼君,岂不是造反?昔伊尹相太甲、周公辅成王二人皆尽忠为国,名扬千古。明公如此倒行逆施,乃董卓、王莽一流,如何能与伊、周比肩?还请明公勇于改过,还政于君,辞去封爵,退守臣位,尽忠竭智,以兴汉室,则刘备、孙权可不战自定。若是一意孤行,久之必有变故,还请明公三思。”

  曹操向来自比伊、周,听崔琰竟将他与董卓、王莽相得并论,气得咬牙切齿,牙关相击,格格直响,伸手指着崔琰,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司马懿道:“季珪不得乱言!你自己也说皇上暗弱,如今便将政事交还于他,岂不要坏事?当年太甲暴虐不明,不遵先王法度,于是伊尹将他囚禁于桐宫,自已摄政当国,主理政事,天下太平。其后太甲悔过自责,伊尹这才将他放了出来。这段故事史有明文,千载之下论及辅政之臣首称伊尹,次为周公,可见谁也不以他曾流放太甲为非。我想请问季珪,这又是为什么?”

  崔琰心道:“仲达好厉害!”沉吟半晌,踌躇不答。曹操瞪了他一眼,问道:“季珪为何不回答?”崔琰硬着头皮答道:“伊尹赤心为国,不

  请收藏:https://m.bi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