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4.咖啡+三明治_最终诊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8金融危机波及的范围实在太广,不仅仅原发地米国哀嚎遍野,全世界都为此叫苦不迭。国内的出口和对外投资损失惨重,不过当初经济的主心骨还在,只是在对外投资和并购方面会显得非常非常谨慎。

  宝瑞对这次并购有很大的异议,面对米国大批企业的倒闭,多数人表示担心。

  不过在董事会上,李卫西和祁镜站在了一起,做了下一步公司的经营决策:也就是在金融危机期间迅速抢占北美的医疗器械市场。

  经过那次会议后,所有人都以为李卫西和祁镜是一路的。但其实两人只是大方向一致罢了,在狙击具体的医疗器械公司问题上,意见并不统一。

  李卫西原本只是想在米国搞个合资销售公司,后来因为金融危机抬头,他才把合资改成了直接并购。一开始他只把矛头对准了中小型企业,谁也没想到祁镜胃口会那么大,一上来就想把大公司吃下肚子。

  在当初稍显保守的董事会眼里,不管是公司规模还是主营业务,Jo都不应该是宝瑞现在的首选。

  但祁镜一口咬定Jo公司绝对是块肥肉,并把自己的1%股份作保,这才勉强拿到了李卫西的首肯。

  在保守派眼里,并购本身就有风险,何况对象还是经受金融危机摧残的米国。其中的法律风险和投资回报风险就已经很夸张了,再者对Jo这样的大企业做估价本来就难,巨额融资后带来的后遗症也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其实就算踏过了这两道坎,宝瑞之后的经营方向和企业整合也会因为经营方向不同意,出现相当多的难关。

  并购行为简单来看就是一道数学题,究竟是“10+10”、“10*10”还是“1010”、“10-10”,说实话7分实力3分运气。一旦失败,能原地踏步给个原价就不错了,太多公司因为肆意并购增加大量负债,最后把10+10做成了10-10,玩死了自己。

  现在宝瑞正在稳步上升,已经占了不少国内的市场份额,只要别瞎几把搞根本不可能倒。

  但冒险并购在大幅缩短时间的前提下,会把必然变成可能......

  李卫西也怕并购出事,但他似乎更喜欢并购后公司极速壮大的成就感。并购其他公司一直都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最快方式,只要业绩基础优秀,宝瑞就可以通过并购快速扩大自己的生产经营范围。

  祁镜下的是一步险棋,李卫西一度连听都懒得听。

  可事实却在祁镜的引导下一步步实现,先是Jo吞下了BD成了Jo-BD,消耗了大量资金,接着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便来了,硬扛了一年多后他们又陷入了官司的泥沼。

  三者叠加之后,买下他们并不难。

  祁镜参与的这场官司就是压死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还没给出结果,

  请收藏:https://m.bi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