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四十六章 内政、整军_狙击南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盟的打赏,总是牛气冲天。书友们的票子,砸得很猛啊!)

  华朝开国,普天同庆,更有好消息传来,成都府诸路,已正式纳入华国势力范围。新朝国土版图,陡然扩大五分之一,当真是开国大典上最好的礼物。

  中原迅猛崛起如此一个庞大帝国,周边诸国,无不震怖。纷纷遣使,携重礼国书,前来朝贺。并希望缔结盟约,或自承属国,或要求平等相待,各有所需。已经沉寂了两百余年的大唐故都长安,又隐隐重现昔日万国来朝,四海滨服的盛况。

  狄烈当初决意接受劝进后,谈到国都问题时,朝臣们提出三个定都地点:开封、太原、长安。

  文官们多倾向于开封。宋之故都,巍巍汴梁,京华春梦,百年沉醉。虽时过境迁,人物皆非,犹令人感念萦怀。

  武将们则多倾向于长安——华国建立后,注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军事防御的重心都将在西北部。将国都建立在距离国境线较近地域,更有利于中枢对边军的指挥与支援。

  至于太原,则是许多原天枢时代的老人们怀念之地,且华国百万军民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口来自河东,故此,在下层军官及士兵中,定都的呼声也颇高。

  狄烈通过反复权衡之后,最终决意定都长安。

  开封虽好。却是一个足以挑动南渡宋臣神经的敏感地区。你占领没关系,但若建都。就挑明了要与南宋为敌——要知道,眼下迁都长沙的南宋朝廷,依然将长沙称为“行在”,其意仍然是不忘东京故都。尽管大伙都心知肚明,这东京注定是再也回不去了,但面子上要做到位,大家心照不宣就好。但若定都东京,那就等于把脸皮子撕破了。必定招至南宋朝野反感激愤。南宋未必有挑战华国的胆量,但舆论上对华国肯定很不利。南宋那些士大夫,动手不行,动口却是牛到不行……为了尽量避免过度刺激南宋君臣,减少将来统合南宋时所遇到的阻力,此事不可不谨。

  建都长安,确实如武将们所考虑的那样。能够在战事发起时,中枢快速反应、调度、支援——须知在古代落后的通讯条件下,中枢距离边境越远,反应就越慢,调度越僵化,支援越迟缓……这对战争的胜负无疑是致命的。

  后世明朝为什么由南京迁都北京?天子守国门的真意。不是说敌人打过来了天子都不跑(北宋二帝就是前车之鉴),而是指在中枢决策者更接近于边军,接近敌国。这样一旦有变,可以最快速度做出决策,并迅速反馈回边军将领处。使边疆将帅能贯彻朝廷的意图,做出正确处理。

  这也就相当于战场上的指挥员靠近指挥之意。

  打仗。打的就是战机,而战机常常是稍纵即逝,中枢(天子或者说是朝造决策者)的距离远近,在某种程

  请收藏:https://m.bi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