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明空法师:明空法师:《心经》中的般若智慧_不得以扶乩坏乱佛法(文白对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心就像我们中最重要的部位心脏。如果没有了心脏,我们生命也就完了。大海浩瀚无穷,如果没有般若这一引导,那佛法就不是内敛的,而是向外去的,他就不能。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心经》最重要的不是逐字逐文地讲解《心经》。由于我们巡讲团要去三个地方,第一站是河南、第二站湖北、第三站是安徽,三个地方我讲的都是《心经》。但是我想,每个地方的气场不一样,每个地方的道风不一样。所以今天到这里其实也可以说我是即兴发挥,大家给予我这种感受,能够让我说出来的法:《心经》也可以说的很浅,也可以说的很深,昨天领导接待我们的时候,坐在我旁边的一位局的领导就跟我讨论,讨论的是佛学的一些义理。让我很惊讶的是这位宗教界的领导,他不是在家人,他对佛学义理有深入的理解,这在佛教界也是为数不多的。通过这一个人,我能够感受到湖北这个宗教的氛围(浓厚)。昨天在大和尚的热情的招待下,我们到他的精舍去喝茶、聊天,感受到佛教的文化的氛围也是不一样的。所以从昨天到今天让我感触的方方面面,导致我今天给大家讲的《心经》跟别的地方都不一样。

  刚才说《心经》的思想是般若,般若是核心。这个般若,一开始我说它是空。这个空其实就是种智慧。我们经常会说入空门,入空门不是说你什么都放弃不要了,这不是智慧;所以入空门指的是入智慧之门,这叫做入空门。

  关于空,其实每个人心量不一样,智慧不一样,这个空所得到的解脱的也就不一样。所以从佛教教理上去分析,这个空可以析法空,可以体法空。我们说小乘人他是空的不够彻底,因为那是析法空。析法空它能够起到什么作用呢,它能够达到人而解脱,分析这个人是由组成的色受想行识,从而达到解脱。但是进一步去追问这个色受想行识空不空呢?这个不关心,因为解脱了,没有烦恼了。他不关心,为什么不关心啊,因为(他)没有大悲心,没有大悲心他就不会去度化,不会做利益他人的事,所以这个法执有没有是跟他没有关系,只要去除了,解脱就可以。

  所以说到这里,其实指明了《心经》这一部经它是向舍小向大的阿罗汉所说,是对菩萨所宣称的法门,是要去除我执的同时,还要去除法执。所以这样一来,就可以突出《心经》的殊胜。

  我们说到般若的这个空,这个析法空是小乘的智慧,它空的不彻底,所以天台的判教藏通别圆,藏就对应的是析法。空大空小,它已经达到了当体即空的体法空。进一步去探求分析和洞察五蕴的色受想行识啊,它也是空,这是体法空。

  所以我们说前者是拙度,后者是巧度。拙度的

  请收藏:https://m.bi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